[实用新型]一种高延性混凝土‑轻钢组合墙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88199.8 | 申请日: | 2016-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5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海;潘姣姣;卜新星;邓明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76 | 分类号: | E04B2/76;E04B1/80;E04B1/9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王彩花 |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性 混凝土 组合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延性混凝土-轻钢组合墙体。
背景技术
轻钢结构房屋采用冷弯薄壁钢构件体系组成,采用保温材料作为结构的。具有结构性能好,轻质高强的特点,现场工期短,建筑使用面积大的特点。但钢材的防火性、耐久性不如砌体和混凝土,后期维护价较高;同时,轻钢结构也存在抗震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好、耐久性高的高延性混凝土-轻钢组合墙体,解决现有的组合墙体抗震性能差、耐久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延性混凝土-轻钢结构组合抗震墙,包括若干根梁和柱形成的轻钢框架,所述的轻钢框架中填充有保温板,在所述的梁和柱上均连接有 T型连接键,所述的T型连接键的腹板远离翼缘板的一端连接在梁或柱上,所述的T型连接键靠近翼缘板处加工有孔,所述的轻钢框架和T型连接键包裹有高延性混凝土面层。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梁和柱均为工字形钢或者采用角钢、槽钢组合的组合工字形钢,所述的T型连接键安装在工字形梁和柱的腹板上。
所述的相邻T型连接键的距离为300~600mm。
所述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0~3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兼具保温保热和抗震性能:由高延性混凝土承担主要的水平地震作用,并与轻钢框架体系共同承担竖向荷载,能充分发挥高延性混凝土的优良性能,经济性较好,而且单位体积的墙体质量小于普通组合墙,可有效减小地震作用;同时,泡沫保温板可以起到保温、隔热、隔音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梁和柱上设计连接键,增加轻钢框架与高延性混凝土的结合性能,使本实用新型组合抗震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T型连接键示意图,其中,(1)为T型连接键的侧视图,(2)为T型连接键的正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1-梁,2-柱,3-保温板,4-连接键,5-高延性混凝土面层,6-孔。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延性混凝土-轻钢组合墙体,可利用较高强度、韧性和耐久性的高延性混凝土对轻钢框架和内填的泡沫保温板进行包裹,提高轻钢框架的抗震能力,同时提高了轻型钢材的耐久,提高了内填保温板的防火性能。采用的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到60MPa以上,极限拉应变可达普通混凝土的100倍以上,具有类似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延性、高耐久性和高耐损伤能力的生态建筑材料。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的组分为水泥、粉煤灰、硅灰、砂、PVA 纤维和水,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水泥:粉煤灰:硅灰:砂:水=1:0.9: 0.1:0.76:0.58;以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和水混合均匀后的总体积为基数,PVA纤维的体积掺量为1.5%。
水泥为P.O.52.5R硅酸盐水泥;粉煤灰为Ⅰ级粉煤灰;硅灰的烧失量小于6%、二氧化硅含量大于85%、比表面积大于15000m2/kg;砂的最大粒径为1.26mm;PVA纤维的长度为6~12mm、直径为26μm以上、抗拉强度为1200MPa以上、弹性模量为30GPa以上;
高延性纤维混凝土中添加有减水率为30%以上的聚羧酸减水剂,且减水剂的添加量为粉煤灰和水泥总质量的0.8%。
上述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水泥、硅灰、粉煤灰和砂干拌2~3分钟;再加入减水剂和80%的水,搅拌1~2分钟;然后加入PVA纤维再搅拌2分钟后加入剩余20%的水,搅拌1~2分钟即得高延性纤维混凝土。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81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