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用药敷贴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7756.4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2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骆继军;郑波;贺敏;秦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4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用药 敷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配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用药敷贴带,可用于中医和西医外科、骨科、皮肤科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药物外敷治疗,也可用于中医内病外治。
背景技术
临床中医、西医外科、骨科、皮肤科等科室传统的外用药物方法是将调制好的药膏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块上,再贴附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传统的药物外用方式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1、随着患者肢体活动,绷带会越来越松,胶布也容易脱落,导致药物从绷带缝隙间散落,或者胶布脱落后出现药物松脱,影响治疗效果。
2、药物或者药膏散落松脱污染衣物。
3、药物药膏中的水分被纱布或棉垫吸收,很快变干燥,影响患处对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疗效,并且干燥的药物会导致患处出现不适甚至疼痛。需要二次处理。
4、每次换药程序多,操作不方便。
5、部分患者皮肤对医用胶布过敏而出现局部的瘙痒甚至出现粘贴胶布处的皮肤出现皮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疗效佳的外用药敷贴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用药敷贴带,包括呈方形的贴带本体,所述贴带本体上设置有储药池、对储药池进行加热增效的加热装置和设置在贴带本体长度两端的粘合结构,所述储药池为设置在本体中部区域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深度为2mm的凹槽,凹槽中设置有药垫,在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碳纤维加热片和对碳纤维加热片供电的电源,所述碳纤维加热片设置在贴带本体位于储药池所在的区域上,所述电源与碳纤维加热片电连通。
进一步,所述粘合结构为背胶粘扣或尼龙搭扣。
进一步,所述贴带本体的长X宽:70cm×15cm或60cm×15cm或50cm×12cm或40cm×10cm或30cm×8cm或20cm×8cm。
进一步,所述凹槽呈圆形,其直径为φ10cm或φ8cm或φ6cm或5cm。
进一步,所述凹槽呈方形,其方形尺寸为10cm×10cm或15cm×10cm或6cm×6cm。
进一步,贴带本体的总厚度为4mm,所述碳纤维加热片平行设置在贴带本体的厚度上。
进一步,所述贴带本体在储药池周围的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按摩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药物外敷治疗过程中,具有如下优势:
1、临床使用方便快捷、包扎简单,避免了目前外用药的繁琐包扎程序,有利于快速处置伤口,提高处理效率。
2、贴带内侧凹槽中的药垫能有效固定药物,防止其散落或漏出。
3、凹槽底部有自发热材料,有助于药物的吸收、有助于患者伤口愈合。
4、避免了部分患者对胶布过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77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