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带式脱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5743.3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8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施经东;刘勇;周建国;万本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34 | 分类号: | B29C47/3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张俊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脱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上下履带自动将成型后的产品从模具上脱出的履带式脱模机,属脱模机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塑料复合管生产线中,脱模是将管子和模具置于一个平台上,用卷扬机将模具从管子中拖出,不足之处在于在卷扬机拖出管子时,在模具本身重力将管子内壁造成一条拉伤,将管子本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由上下履带自动将成型后的产品从模具上脱出的履带式脱模机。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申请在结构设计上:1、模具挂桩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模具挂桩的作用在于脱模时挂着模具,防止脱模出模具在履带牵引力作用下被履带拖出。2、模具支撑器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模具支撑器的作用在于脱模时管子脱出模具中部后支撑着模具,防止模具坠落。3、开模工具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模工具由盘、连杆、套筒构成。连杆焊接盘上,套筒一端的四方孔与连杆连接,套筒另一端六角孔在开模时插入模具上的六角柄上,盘动盘将模具收小、撑圆。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在脱模过程中,模具不动,用上下两条履带将管子从模具上脱出,管子脱出模具时有模具支撑器将模具支撑着,管子脱出时管子内壁与模具不接触,不会损伤管子内壁,得到产品质量高的管子。
附图说明
图1是履带式脱模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拖管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模具挂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模具支撑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开模工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由左安装架205、右安装架206、支撑轮207、支撑轮208、减速电机209、减速电机210、正牙螺母211、反牙螺母212、减速电机213、齿轮214、齿条215、拖管底架216、底架217、压紧气缸218、气缸139、脱模架144、下履带137、上履带138、模具挂桩135、开模工具134、减速电机140、正反牙丝杆204、支撑轮141、支撑轮142、模具支撑器136、拖管架143构成。
左安装架205安装于地面,支撑轮141、支撑轮142安装在左安装架205上,减速电机140安装在左安装架205,正反牙丝杆204与减速电机140连接,正反牙丝杆204的正牙和反牙分别与正牙螺母211、反牙螺母212连接形成双向开合机构,正牙螺母211固定在支撑轮141上,反牙螺母212固定在支撑轮142上,右安装架206安装于地面,支撑轮207、支撑轮208安装在右安装架206上;模具挂桩135固定右安装架206上。
底架217固定在地面,气缸139、脱模架144固定在底架217上,下履带137、上履带138、模具支撑器136安装在脱模架144上,减速电机209安装在上履带138,减速电机210安装在下履带137,压紧气缸218安装在脱模架144上。
拖管底架216固定在地面,齿条215固定在拖管底架216上,拖管架143安装在拖管底架216上,减速电机213固定在拖管底架216上,齿轮214固定在减速电机213的输出轴上。形成齿轮齿条传动拖管机构。
所述模具支撑器136由板510、固定座511、支撑座512、横板513、直线轴承514、导轴515、气缸516构成;固定座511固定在板510上,两个直线轴承514、气缸516固定在固定座511上,导轴515穿过直线轴承514与横板513连接作导向防止摆动,横板513与气缸516活塞杆连接,支撑座512固定在横板513上,在气缸516的作用可伸出与缩回,模具支撑器136的作用在于脱模时管子脱出模具中部后支撑着模具,防止模具坠落。
模具挂桩135上方的开模工具134由盘521、连杆522、套筒523构成;连杆522焊接在盘521上,套筒523一端的四方孔与连杆522连接,套筒523另一端六角孔在开模时插入模具上的六角柄上,转动盘521将模具收小、撑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5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