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板钻孔机用的气缸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5270.7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8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贺尔碧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B23B47/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9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238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钻孔机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钻孔机用的气缸。
背景技术
电路板钻孔机是应用于电路板加工过程中钻孔工艺的一种机器,电路板板在装插元件之前必须在板上钻出小孔让元件的针脚可以插入,或者使不同层面的线路上下导通。而随着PCB板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孔径也要求越来越小,目前的孔径在0.1mm级别。
钻孔机一般是通过气缸的推动和钻头的旋转从而达到钻孔的效果的。然而,现有的钻孔机的气缸在推动过程中,其活塞杆由于受到的推动力不均匀,可能会在移动过程中同时发生转动,转动后的活塞杆可能会使钻头的位置发生偏离,导致钻孔的孔径和形状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电路板钻孔机用的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第一螺母,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第二螺母,前盖,中盖,后盖,第一缸筒,第二缸筒,所述前盖、所述第一缸筒、所述中盖、所述第二缸筒和所述后盖依次接合,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活塞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接合,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活塞中,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接合,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中部具有防转凹部,所述前盖的内部具有防转凸部,所述防转凸部与所述防转凹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气缸还包括:O形圈,第一活塞圈和第一耐磨环,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具有加固槽,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围具有第一锁定槽和第一耐摩槽,所述O形圈环绕所述加固槽,所述第一活塞覆盖所述O形圈,所述第一活塞圈环绕所述第一锁定槽,所述第一耐磨环环绕所述第一耐磨槽。
优选地,所述气缸还包括: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围具有第二锁定槽和第二耐磨槽,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围具有第二锁定槽和第二耐磨槽,所述第二活塞圈环绕所述第二锁定槽,所述第二耐磨环环绕所述第二耐磨槽。
优选地,所述气缸还包括: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第三缓冲垫和第四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位于所述第一缸筒内,所述第四缓冲垫位于所述第二缸筒内,所述第二缓冲垫嵌在所述中盖的一端,所述第三缓冲垫嵌在所述中盖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第二缓冲垫之间,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三缓冲垫与所述第四缓冲垫之间。
优选地,所述气缸还包括:第一防尘圈和第二防尘圈,所述第一防尘圈位于所述前盖中,所述第一防尘圈与所述第一活塞杆抵接,所述第二防尘圈位于所述后盖中,所述第二防尘圈与所述第二活塞杆抵接。
优选地,所述气缸还包括:第一含油轴承和第二含油轴承,所述第一含油轴承位于所述前盖中,所述第一含油轴承与所述第一活塞杆抵接,所述第二含油轴承位于所述后盖中,所述第二含油轴承与所述第二活塞杆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含油轴承比所述第一防尘圈更靠近所述第一缸体,所述第二含油轴承比所述第二防尘圈更靠近所述第二缸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结构的气缸能避免活塞杆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旋转,保证电路板钻孔机的钻孔形状和大小,有效地提高电路板钻孔机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缸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缸的第一驱动部分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缸的第二驱动部分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缸的主体部分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缸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气缸包括:第一驱动部分1,第二驱动部分2和主体部分3。第一驱动部分1和第二驱动部分2分别插入主体部分3中,可相对于主体部分3发生移动,且分别于电路板钻孔机的其他元件接合。
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部分1包括:第一活塞杆11,第一活塞12,O形圈13,第一活塞圈14,第一耐磨环15和第一螺母16。第一活塞杆11的一端具有加固槽112,在活塞杆11的中部具有防转凹部111。在第一活塞12的外围具有第一锁定槽121和第一耐摩槽122。
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部分2包括:第二活塞杆21,第二活塞22,第二活塞圈23,第二耐磨环24和第二螺母25。第二活塞22的外围具有第二锁定槽221和第二耐磨槽222。
如图4所示,主体部分3包括:前盖31,中盖32,后盖33,第一缸筒34a,第二缸筒34b,第一缓冲垫35a,第二缓冲垫35b,第三缓冲垫35c,第四缓冲垫35d,第一防尘圈36a,第二防尘圈36b,第一含油轴承37a和第二含油轴承37b。前盖31的内部具有防转凸部3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贺尔碧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贺尔碧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52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手用的防落气缸
- 下一篇:一种变量马达的双比例控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