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曲轴箱油气分离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5127.8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于贵芙;宫晓娥;孙洪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轴 油气分离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结构和部分功能管路集成的曲轴箱油气分离模块。
背景技术
伴随内燃机技术革新,发动机各系统主要功能零部件集成化设计成为趋势,曲轴箱通风系统作为涉及排放法规的重要系统,一方面对其油气分离结构提出更高的分离效率要求,另一方面其结构设计和管路布置愈加复杂。采用复合分离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即可以提高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曲轴箱通风系统中主要功能零部件集成化设计则可以优化发动机管路布置,减少发动机零部件安装数量,缩短曲轴箱通风管路长度,兼顾解决过长曲轴箱通风管路引起的结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结构和部分功能管路集成的曲轴箱油气分离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功能控制层和分离结构层组成;功能控制层包括稳压腔、压力控制阀、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和曲轴箱通风管路;分离结构层由连接在一起的迷宫分离结构和旋风分离结构组成;迷宫分离结构与旋风分离结构位于同一个壳体内,旋风分离结构的上部依次连通稳压腔和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的另一端并联有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和曲轴箱通风管路。
所述曲轴箱通风管路是通向空滤后曲轴箱通风管路。
曲轴箱通风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模块装配在气门室罩上后,仅需胶管连接空滤后净管,通向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通过气门室罩与缸盖内部管路直接与发动机进气道相连。整个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需装配零部件数量少,布置紧凑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力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参见图1,它由功能控制层和分离结构层组成;功能控制层包括稳压腔、压力控制阀、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和曲轴箱通风管路;分离结构层由连接在一起的迷宫分离结构和旋风分离结构组成;迷宫分离结构与旋风分离结构位于同一个壳体内,旋风分离结构的上部依次连通稳压腔和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的另一端并联有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和曲轴箱通风管路。
所述曲轴箱通风管路是空滤后曲轴箱通风管路。
曲轴箱通风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工作原理如下:该模块通过装配在气门室罩顶,该分离模块分为两层,下层为分离结构层,包含迷宫分离结构1和旋风分离结构2,由模块在曲轴箱内部开口吸入发动机曲轴箱窜气,迷宫分离结构1主要针对5μm以上颗粒进行分离,而旋风分离结构2则针对5μm以下颗粒进行分离。模块顶层为功能控制层,首先是连接在旋风分离结构2和压力控制阀4之间的稳压腔3,该稳压腔可以减缓旋风分离器出口气流波动,明显减少部分工况下压力控制阀4由于气流波动所引起的频繁开启/闭合所引起的噪声,并延长压力控制阀4控制膜片寿命。压力控制阀4为常开阀,只有在曲轴箱压力低于设计保护值时闭合,对曲轴箱起保护作用。通向空滤后曲轴箱通风管路6和通向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7连接在压力控制阀4后,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选择性接通,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5在管路不使用时起反向闭合作用。
该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模块装配在气门室罩上后,仅需胶管连接空滤后净管,通向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7通过气门室罩与缸盖内部管路直接与发动机进气道相连。整个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需装配零部件数量少,布置紧凑整洁。
参见图1空气滤清器8的末端设置有增压器11,增压器与中冷器连接,中冷器的末端通入气门室罩,中冷器与气门室罩之间设置有节流阀10。在空气滤清器与增压器间与空滤后曲轴箱通风管路连通,在节流阀与气门室罩之间连通有进气歧管曲轴箱通风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51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