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5580.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8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班尼戈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2 | 分类号: | F16K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导流 浮动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瓣极轻、行程极短、阀瓣浮动式运动、弹簧等零部件内置保护、性能可靠的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
背景技术
在阀门市场中,止回阀以其优异的可靠性能,在建筑暖通系统、市政给排水系统等应用场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在止回阀门门应用中,大多数的止回阀门都能实现止回功能,但都有其缺陷:如市场上现有止回阀门,在管道供水水泵停泵时,阀瓣由于行程长,延迟关闭阀门,从而产生水柱分离现象,导致水锤产生从而导致噪音和振动产生;再如一般的止回阀的弹簧及轴承等零部件全都暴露在水流中,时间长受到水流的冲击会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它在供水管道过程中止回阀门的行程短,在供水过程中水泵停泵时,不会产生水锤,且阀瓣能作浮动式运动,消除水锤及快速帮助关闭,弹簧等零部件全内置。
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包括阀体、镶嵌在阀体内的外阀座、内阀座、扩散体、扩散体座、第一压板、阀瓣和外舌止动垫圈,其特征在于扩散体中部设有连接凹槽,扩散体座底部设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与连接凹槽匹配卡接连接,并由螺杆和螺母固定,扩散体凹槽内设置弹簧,锥形头卡在弹簧内,板簧卡在锥形头的凹槽内,利用压板和螺栓固定,阀瓣底部活动安装在弹簧与板簧之间,在弹簧与板簧的作用下,阀瓣在阀门内腔开启与关闭过程中呈浮动式运动,阀门内腔关闭时,锥形头上设有销子,用于支撑阀瓣及驱使阀瓣开启与关闭,阀瓣的顶部与外阀座、内阀座紧配连接。
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对应位置设有凹槽,外阀座和内阀座分别镶嵌在凹槽内,由紧定螺钉固定。
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锥形头的凹槽为长方形,板簧为4个,均匀设置在长方形凹槽的圆周上,相邻两个板簧端头由压板和螺栓固定。
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螺杆底部通过螺母设置在阀体面上,螺母与连接凹槽之间设有外舌止动垫圈。
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的导向由内环与外环组成,与扩散体的内环和外环形成一个滑动式导轨结构,在弹簧与板簧的作用下,阀瓣能在阀门内腔开启与关闭时呈浮动式运动。
上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包括阀体、镶嵌在阀体内的外阀座、内阀座等,扩散体中部设有连接凹槽,扩散体座底部设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与连接凹槽匹配卡接连接,扩散体凹槽内设置弹簧,锥形头卡在弹簧内,板簧卡在锥形头的凹槽内,阀瓣底部活动安装在弹簧与板簧之间,在阀门内腔开启与关闭过程中呈浮动式运动,锥形头上设有销子,用于支撑阀瓣及驱使阀瓣开启与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得到的新型导流式浮动速闭止回阀门,扩散体凹槽内设置弹簧,锥形头卡在弹簧内,并利用安装在锥形头上的板簧及弹簧,在供水管道过程中阀瓣能够浮动式的关闭和开启阀门,消除水锤及快速帮助关闭,且阀瓣不会因为水质不干净而阻止阀瓣在阀体内开启与关闭,且在阀门在全部开启状态下时弹簧、锥形头、销子、压板、外舌止动垫圈、板簧、和螺栓部件全部由扩散体所内置保护起来,此时水流仅在两个类似套筒型的管路内流动,这样提高了阀门的整个使用寿命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阀座,2-阀体,3-内阀座,4-扩散体,401-连接凹槽,5-锥形头,6-压板,7-弹簧,8-销子,9-板簧,10-阀瓣,11-外舌止动垫圈,12-螺栓,13-螺母,14-扩散体座,1401-连接凸块,15-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班尼戈流体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班尼戈流体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5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