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湿法模袋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4443.5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5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曙光;郭涛;王娟娟;李萍;孙进;王建伟;赵恩健;刘连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1/00 | 分类号: | B09B1/00;A62D3/30;A62D10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产业园***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焚烧 湿法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湿法模袋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是一种灰白色或深灰色的细小粉末,具有含水率低、一般呈棒状、多角质状、棉絮状、球状等不规则形状、粒径不均、孔隙率高及比表面积大的特点。飞灰富含高浓度的氯盐、高含量且易浸出的重金属和二恶英,被世界各国列为危险废弃物(中国,代码为HW18)。因此,飞灰在填埋和资源化利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置。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多种飞灰处置技术的研究,包括固化稳定化、分离萃取、烧结熔融等热处理、及炭/铁浆等其它方法。但大规模工业化的处置技术主要集中于2种:螯合剂稳定化后填埋处置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或烧结陶粒资源化利用。
飞灰经螯合剂稳定化后填埋处置,一般采用粉状压实、压球、吨块或砖块成型的方式,均属于干法处置。飞灰干法填埋处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飞灰成分波动大,干法搅拌不能实现较优的均化效果,螯合剂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用量不易稳定控制,解毒效果不稳定;或为了保证螯合效果,添加过量螯合剂,药剂成本增加;(2)飞灰中含有大量微细粉尘,暴露在环境中极易形成PM 2.5污染源,常规的干法填埋处理虽有喷水加湿、机械碾压、预成型等抑尘措施,但仍无法避免对填埋场周边环境的影响;(3)新灰填埋时常伴有刺鼻的氨味,极易引发附近居民的不满,甚至引发群体事件;(4)由于飞灰稳定化后的强度问题,仅能利用地面以下的空间,在坑内填埋处置,不能利用地面以上的空间,导致库容利用率低;(5)夏秋雨季,填埋坑内可能会形成泥浆,使得填埋操作无法进行;(6)不可避免存在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问题,增加额外处理成本。
飞灰水泥窑协同处置资源化利用方面,由于飞灰中含有高浓度氯盐,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前,必须经过水洗预处理。通过水洗、固液分离,水洗飞灰除去大部分氯盐、并烘干后进入水泥窑处置;其中,水洗过程的水洗效果和固液分离是关键步骤,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国专利文献CN 101182144 A、CN 101773924 B、CN 102126837 B、CN 102173611 B、CN 105107820 A、CN 105080936 A、CN 105327927 A、CN 105481274 A、CN 105502977 A等公开的飞灰水洗固液分离技术,主要集中于板框压滤、真空带式压滤、卧式离心脱水等。由于垃圾焚烧飞灰中CaO含量高、粒径小、比表大、亲水性好的特点,板框压滤及真空过滤抽滤过程中出现滤布堵塞和腐蚀严重、固液分离效果差以及不能连续稳定运行的问题,造成分离后泥饼含水率高,飞灰中氯离子去除效果差,同时处置能力低;而卧式离心脱水设备对于细粒级飞灰的处理,也难以达到稳定的效果;另外水洗设备投资、占地面积及维护费用较大。另一方面,飞灰水洗后的废水具有高pH、高重金属浓度、高氯盐的特点,由于污染物含量高,禁止直接排放;目前的常规做法是对飞灰水洗后的废水进行药剂除杂、絮凝沉淀后,将上清液蒸发结晶提盐,提盐后的清液作为洗灰水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是:进蒸发结晶的上清液浓度没有做过浓缩处理,导致蒸发结晶提盐过程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如果采用自然蒸发的方式将进蒸发结晶系统的上清液浓缩,基本不耗费处理成本,技术上可行,但该方法占用大量的土地,水洗预处理技术的实施地点一般在水泥厂,无法提供上清液自然蒸发浓缩所需的土地面积,故实际实施不可行;如果不将其中的氯盐提取出来而直接循环利用,则可节省蒸发结晶的成本,但飞灰水洗氯盐去除效果极差,不能发挥飞灰水洗预处理的作用。
由于飞灰传统干法填埋具有螯合成本高、粉尘污染、氨味散逸、填埋库容利用率低、雨季影响填埋作业、填埋场渗滤处理等不足,以及飞灰水洗预处理技术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存在水洗设备运行不稳定、水洗脱盐及固液分离效果差、设备占地面积及维护费用大、水洗废水处理成本高等缺陷,严重影响了飞灰安全处理处置技术的经济性及环保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4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面板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性石墨烯液晶书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