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水弃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2274.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1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少波;程红泉;滕燕;杜益岗;晏家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利用,特别涉及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雨水弃流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采用雨水渗流井收集雨水,井内设置过滤斗并填充滤料,当来水量超过初期雨量时,雨水经过滤斗过滤后经管路系统排至雨水管网,当降雨量小于初期雨量时,全部截留在雨水井内,不流向下游,降雨停止后,井内的初期雨水由下部的透水土工布渗入土壤,自然排空。该方式的主要不足在于:
该方式仅能用于景观绿化带内的雨水收集,能有效补充土壤水分,但不能对较大降雨量的初期雨水实现分离和弃流,无法应用于一定规模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用范围有限。
2.采用在井内设置弃流控制器,井外设置控制柜和雨量传感器。弃流控制器无需手动控制,由内置PLC控制程序进行多点信号检测控制,调整弃流时间和流量,收集优质雨水。该方式的主要不足在于:
雨量传感器位于室外,易受天气、人为等因素影响,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精度,另外弃流控制器、雨量传感器、PLC的自动化设备造价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分离与弃流、自动化的雨水弃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所述雨水弃流装置包括:
弃流井,所述弃流井具有井盖、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出水口;
过滤器,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的雨水经过所述过滤器后进入弃流井内;
液位计,所述液位计检测所述弃流井内的水位;
第一阀门井,所述第一阀门井具有井盖;
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门井内,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
第二阀门井,所述第二阀门井具有井盖;
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阀门井内,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水位差实现初期雨水分离与弃流;
2.通过液位计与阀门联动控制实现自动化控制;
3.土建部分采用标准化设计,施工快捷方便;
4.无需特加动力设备过滤,节约用电。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 所示,所述雨水弃流装置包括:
弃流井11,所述弃流井的水平界面为矩形,所述弃流井具有井盖15、进水口12、第一出水口13和第二出水口14;所述第一出水口13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4;
过滤器21,如不锈钢过滤网篮,所述过滤器固定在所述进水口出,包围所述进水口,使得雨水经过过滤器才能进入弃流井内;
液位计51,如超声波液位计,所述液位计检测所述弃流井内的水位,并送处理器;
第一阀门井61,如圆形井,所述第一阀门井具有井盖62;
第一阀门81,如电动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门井内,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
第二阀门井(未示出),如圆形井,所述第二阀门井具有井盖;
第二阀门(未示出),如电动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阀门井内,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比对所述液位计传送来的水位、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当水位处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时,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第一阀门;当水位高于第二阈值时,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弃流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2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拨片、吉他配件及吉他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管乐器的拇指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