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载人航行器锂动力电池组串并联转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71745.7 | 申请日: | 2016-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王元奎;马恩林;赵建明;杨忠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昆明分部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载人 航行 动力 电池组 串并联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电池结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水下载人航行器锂动力电池组串并联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容量锂动力电池组已在电动汽车中试用,并将在航空航天、人造卫星和能量储存领域等广泛应用。而对于在水下的应用,目前水下的载人航行器采用两组锂动力电池组提供动力能源,该水下载人航行器在使用过程中要求锂动力电池组具备串并联转换功能。
在2007年06月19日公开的专利申请号为200720038747中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充电用串、并联转换器,电动车充电用串、并联转换器与电动车的蓄电池组组装在一起,由充电座、充电输入端、主继电器、辅继电器、电路板、动力输出端构成,充电输入端与电路板连接,充电输入端正极通过并联连接其中一路连接至充电座正极,其它各路分别连接至电路板上的主继电器然后再与每只蓄电池正极连接,充电输入端负极通过并联连接其中一路连接至充电座负极,其它各路分别连接至电路板上的辅继电器然后再与每只蓄电池负极连接,动力输出端的正负线分别与充电输入端正负端并联连接。但是,该串并联转换器仅仅适用于地面上的例如电动车等装置,而不能够适用于水下锂动力电池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载人航行器锂动力电池组串并联转换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串并联转换装置无法自动实现水下载人航行器锂动力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的技术问题,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水下载人航行器锂动力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下载人航行器锂动力电池组串并联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并联转换装置包括用于响应主控机命令的命令响应装置、用于实现控制的自动控制装置、用于实现保护功能的保护装置以及执行串并联转换的串并联转换装置;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接触器控制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得保护装置包括充电电路和正极接触器;所述的命令响应装置响应主控机命令并执行相应功能启动自动控制装置。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由电阻、电容、二极管、场效应管和光电耦合器组成。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串并联转换装置由二极管、接触器以及两组锂动力电池组构成。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命令响应装置由核心数字信号处理器U1最小系统及外围电路构成。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触器控制电路由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6、二极管V5、场效应管V6和光电耦合器B3组成;所述光电耦合器B3的第2脚接3.3V电源正极,第3脚与所述电阻R9连接,电阻R9的另一只引脚与命令装置1数字信号处理器U1第50脚连接,第5脚与所述电阻R10连接,第6脚与所述电阻R8连接,电阻R8与电阻R10相接点与所述场效应管V5的栅极相连接,第8脚与所述电容C6相接点与15V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6的另一引脚与场效应管V5的漏极连接点与24V电源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V5的正极与场效应管V5的源极相接点与串并联转换装置4的串并联转换接触器J2的第1脚相连接,二极管V5的负极与串并联转换装置4的串并联转换接触器J2的第2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昆明分部,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昆明分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17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智慧城市的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动车密封式控制机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