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棒自动装卸机器人用夹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1238.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勇;杨国安;彭玉佩;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朗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卸 机器人 夹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新能源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硅棒自动装卸机器人用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硅的单晶体是一种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随着科技生产力的进步,其使用范围的使用量越来越高,占各种产品的比重逐渐增加,而目前所使用的各个领域的单晶硅,一般均是由较大的硅棒进行切割加工,切割成不同尺寸来应用到各个领域,而现有的在对硅棒进行加工时,均是通过人力进行搬运,放置在相应的存放架或加工设备上,由于硅棒的重量较大,且存放架较高,在上下搬运时难免会碰撞到架子,造成硅棒的损坏,产生浪费,而且在高的架子上上下人工搬运硅棒,浪费人力物力,且效率较低,不利于提高生产成本。针对此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硅棒自动装卸机器人用夹紧机构,通过此夹紧机构的使用能够实现进一步对硅棒的夹紧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提高了在硅棒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保证了工作人员的现场安全,实用性较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硅棒自动装卸机器人用夹紧机构,简单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硅棒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硅棒自动装卸机器人用夹紧机构,包括磁铁固定座,所述磁铁固定座的中心开有阶梯型通孔,所述通孔内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铜柱,电磁铁固定在所述磁铁固定座上,穿过所述电磁铁间隙配合有滑柱,所述滑柱靠近所述电磁铁的一端固定有铁块。
进一步的,所述滑柱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铜柱的中心孔内与其侧壁间隙配合,所述铁块到所述电磁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滑柱到所述中心孔底部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大于所述铁块到所述电磁铁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铜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磁铁固定座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硅棒自动装卸机器人用夹紧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硅棒自动装卸机器人用夹紧机构,通过此夹紧机构的使用能够实现进一步对硅棒的夹紧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提高了在硅棒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保证了工作人员的现场安全,实用性较强。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分为第一级定位机构和第二级定位机构,所述第一级定位机构为置于所述底部的AGV 控制系统,所述第二级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置于其上的定位块,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机械手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所述定位块通过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悬臂上表面,所述定位块为U形结构,且所述定位块的侧面与所述悬臂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前端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前端激光测距传感器对称置于所述定位块两侧,且其高度与所述定位块高度相同,所述定位块的U形外壁光滑无毛刺,且设有与其外壁间隙配合的U形块,所述U形块和所述定位块的配合精度在±0.5mm。通过AGV控制系统实现转运过程中的固定位置的初步定位,停止精度±5MM,负载 500KG,反应时间≦2MS,定位块和与其配合的U形块进一步的精度控制定位及前端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前端激光测距传感器调整精度±0.2MM,保证了该设备转运过程中高效稳定及高精度的定位,便于硅棒的装卸,定位精度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朗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朗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1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