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料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7231.4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1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全;别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宝利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3/02 | 分类号: | F28D3/02;F28F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刘晓政 |
地址: | 25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料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热交换器,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也称换热器或热交换设备,种类繁多,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比如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用于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常被用于化工生产领域。
但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化工生产领域使用的每一热交换器,往往是用于通过一个热流体给所需加热的冷流体进行加热,或通过一个冷流体给所需降温的热流体进行降温,以获取符合下一生产工序温度要求的相应的物料,而用于给相应物料加热或降温的流体则被回收,经加热或降温之后再次用于热交换。
而在化工生产领域,对于同一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用于相应下一生产工序的流体物料的种类通常具有多样性,且上述不同流体物料用于其对应下一生产工序的温度大都不同。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同一生产车间,往往需使用与待热交换物料种类数量相同的热交换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每台热交换器仅对应一种物料的热交换,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热交换器,用于同一生产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流体状物料之间的热交换,且还能提高该所述的两种流体状物料之间热交换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物料热交换器,用于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流体状物料之间的热交换,且还用于提高该所述的两种流体状物料之间热交换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热交换器,包括壳体、设置在该壳体上端的第一物料进料口和第二物料进料口,以及设置在该壳体下端的第一物料出料口和第二物料出料口;
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一组换热组件,每个换热组件均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的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换热部、以及设置在该第一换热管换热部两端的第一换热管连接部,所述的第二换热管包括螺旋部、以及设置在该螺旋部两端的第二换热管连接部,每个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换热部穿过该换热组件的螺旋部的内腔,所述螺旋部朝向所述第一换热管换热部的一侧均匀设有一组喷孔;
各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顺序连通形成第一换热通道,该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物料进料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物料出料口相连通;
各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管顺序连通形成第二换热通道,该第二换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物料进料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一连通管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壳体内还安有一中部下凹的支撑板,该支撑板将所述壳体围成的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位于该上腔的下方的下腔,所述的第一物料进料口、第一物料出料口、第二物料进料口以及各换热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的第二物料出料口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支撑板与所述的第二物料出料口相连通;
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下凹处安有用于连通所述的上腔与所述的连通管位于所述的下腔中的部分的回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还安有一中部下凹的支撑板,将所述壳体围成的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下腔;且本申请还将其第二物料出料口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并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的第二物料出料口相连通;且本申请在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下凹处安有用于连通所述上腔与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下腔中的部分的回流通道。使用时,各第二换热管螺旋部内的流体通过其上的喷孔喷出至相应第一换热管的第一换热管换热部上进行热交换的流体部分,其热交换后通过所述的回流通道回流至所述的第一换热通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便于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管壁通过局部向内凹陷的方式形成一组沿其外围周向分布的环形凹槽。
其中,位于相同换热管上的各环形凹槽相互平行。不仅实用,还可给人以视觉享受。
此外,所述换热组件的数量有三个。
此外,所述的第一换热管均为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流经各第二换热管螺旋部内的流体通过其上的喷孔喷在第一换热管的第一换热管换热部上,即采用喷射的方式实现上述螺旋部内的流体(记为流体Ⅰ)与第一换热管内流体(记为流体Ⅱ)的热交换,进而达到对上述流体Ⅰ和流体Ⅱ的温度同时进行调节的目的,且这种热交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喷向第一换热管换热部的流体Ⅰ的温度的高温性或低温性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宝利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宝利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72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规模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片上系统及其通信交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