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再生水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5275.3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8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夏博;崔晨晨;樊蓓莉;张凯;赵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水景 水体 水质 保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再生水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结构,尤其适合城市中小型景观水体。
背景技术
水资源危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资源问题,城市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而再生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具有水质水量稳定等特点,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同时能够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增加环境生态服务综合效益。
国外城市在再生水回用于景观环境的过程中,对排入景观水体的再生水的氮、磷指标进行了严格控制,且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进行了深度处理工艺,回用再生水水质良好。然而我国多数污水厂处理出水的再生水水质不能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标准,且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补给景观水体后易爆发“水华”,导致水质恶化并丧失景观功能。此外,未经深度处理的再生水中可能含有细菌、病原体、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质(如内分泌干扰物)等,回用再生水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针对我国再生水的水质特征,经济高效、简便易行的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是补给景观水体的再生水得到有效利用的保障。
近年来,对回用于景观水体再生水的处理技术常选用过滤、人工湿地。过滤技术操作简单易行,但这种方法只能去除一些颗粒性的物质;人工湿地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满足水质要求,但也需要多次循环处理才能达到相关标准,而且该工艺占地面积较大,北方地区面临冬季运行不便的问题。臭氧氧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臭氧不仅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其能够快速有效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病原体,还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对水体进行有效除味、脱色,降解有机物,抑制藻类生长,并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但是,臭氧氧化技术在处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臭氧无法直接去除水中氮、磷营养盐,经臭氧处理后的再生水直接进入水体还是会容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臭氧的强氧化性改变了再生水中部分有机物的结构,可能会产生对水生生物有害的副产物,具有生态安全隐患。
例如公告号为CN 101913731 B的一种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羟基氧化铁微膜过滤与岸滤相结合的方法,尽管该工艺能有效降低磷营养盐的浓度,但再生水中细菌、病原体等物质直接进入景观水体,易产生安全性问题。此外,许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浑浊,选用岸滤系统去除悬浮物、降低浊度的效果往往较差。
又如公告号为CN 102745832 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将城镇污水处理为生态景观用水的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仅涉及臭氧和过滤处理工艺的组合。尽管该组合处理后再生水安全性能提高,但是并没有对氮、磷营养盐进行有效控制,依旧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再生水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对补水用再生水进行有效的深度处理,同时还可以在景观水体内部进行循环,使水体自身水质得到净化,通过两者的结合实现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城市中、小型景观水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水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结构,所述水质保持结构包括设置在土基上的蓄水池、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的臭氧净化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下侧的滤坡净化单元,所述臭氧净化单元包括高于蓄水池水面设置的平台、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底部的曝气头以及连接臭氧发生器与曝气头的通气管,所述滤坡净化单元包括滤坡外壁以及自内而外依次设置在所述滤坡外壁内的过滤硝化层、反硝化层、砾石布水层,所述蓄水池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蓄水池底部设有与所述过滤硝化层相连通的连接口,所述砾石布水层的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蓄水池、连接口、过滤硝化层、反硝化层、砾石布水层、出水口依次构成再生水的流通通道。
优选地,所述平台上设有景观构筑物,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景观构筑物内部。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为直径4m、高1~1.5m的环形水池;所述蓄水池外壁、平台均为不透水混凝土材质,并且所述蓄水池的内侧和底部均设有防渗层。
优选地,所述滤坡净化单元的横截面为环形,并且所述滤坡净化单元的高度由内向外呈缓坡状降低。
优选地,所述滤坡外壁为不透水混凝土材质,并且所述滤坡外壁的内侧设有防渗层。
优选地,所述滤坡净化单元的深度为2~2.5m,宽度为2~2.5m,并且所述滤坡净化单元内容纳的再生水量大于蓄水池内容纳的再生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5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因子发生装置
- 下一篇:基于智能手机的银行数据采集和认证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