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玻璃磨切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65219.X | 申请日: | 2016-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8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明;胡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市正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D1/00 | 分类号: | B28D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玻璃 切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切结构,尤其是一种超薄玻璃磨切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玻璃(0.3-3.0mm)加工使用真空吸附固定方式进行磨切加工,厚度小于0.25mm玻璃在进行磨边加工时由于真空压力不稳定、固定治具在制作时存在不合理设计等一系列原因,在加工时经常出现大批量的崩边、破碎、偏移、划伤和点伤;不良率约为25-30%,生产良率低下,生产成本过高,同时对员工操作、设备加工能力和治具设计制作要求极高。严重制约产能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超薄玻璃磨切结构,使得达到提升磨切加工良率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超薄玻璃磨切结构,包括:超薄玻璃片、超薄玻璃粘合体;其中:多块超薄玻璃片之间都通过胶水层层粘合在一起形成超薄玻璃粘合体。
超薄玻璃磨切结构;其中:所述的每一块超薄玻璃片上都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每一块超薄玻璃片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都位于该块玻璃的待加工椭圆形通孔区域内;每一块超薄玻璃片上的第三通孔都位于该块玻璃上的待加工弧形缺口区域内;所有的超薄玻璃片上都设置有待加工椭圆形通孔区域、待加工弧形缺口区域;并且每一块超薄玻璃片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之间相隔有一定的距离;所述的开设有通孔的多块超薄玻璃片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叠加之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分别贯穿了超薄玻璃粘合体;所述的超薄玻璃粘合体由开设有通孔的多块超薄玻璃片通过胶水层层沾粘而成;贯穿了超薄玻璃粘合体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内都填充有橡胶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超薄玻璃的层层沾粘叠加,减少了加工时各个玻璃内部的应力,保证了良品率,设置的橡胶棒减少了各层玻璃之间因为粘性不足而产生的滑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超薄玻璃粘合体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超薄玻璃片1、第一通孔2、待加工椭圆形通孔区域3、第二通孔4、待加工弧形缺口区域5、第三通孔6、超薄玻璃粘合体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超薄玻璃磨切结构,包括:超薄玻璃片1、超薄玻璃粘合体8;其中:多块超薄玻璃片1之间都通过胶水层层粘合在一起形成超薄玻璃粘合体8。
实施例2、超薄玻璃磨切结构,其中:所述的每一块超薄玻璃片1上都设置有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第三通孔6;每一块超薄玻璃片1上的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都位于该块玻璃的待加工椭圆形通孔区域3内;每一块超薄玻璃片1上的第三通孔6都位于该块玻璃上的待加工弧形缺口区域5内;所有的超薄玻璃片1上都设置有待加工椭圆形通孔区域3、待加工弧形缺口区域5;并且每一块超薄玻璃片1上的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之间相隔有一定的距离;所述的开设有通孔的多块超薄玻璃片1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叠加之后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第三通孔6分别贯穿了超薄玻璃粘合体8;所述的超薄玻璃粘合体8由开设有通孔的多块超薄玻璃片1通过胶水层层沾粘而成;贯穿了超薄玻璃粘合体8的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第三通孔6内分别填充有橡胶棒。其余同实施例1。
工作原理:通过将超薄玻璃片1沾粘在一起形成超薄玻璃粘合体8,然后再对超薄玻璃粘合体8进行模切加工,增加了代加工产品的厚度,彼此的沾粘抵消了内部的应力,减少了崩边、破碎、偏移、划伤和点伤的发生概率,此外实施例2所述的产品加工顺序为,先将每一个超薄玻璃片1开出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第三通孔6;然后穿入三个橡胶棒,每一个橡胶棒的直径都与对应的通孔的直径相等,就这样一边穿入新的超薄玻璃片1,一遍在沾粘涂胶;由此形成的含有3个橡胶棒的超薄玻璃粘合体8在模切加工的时候,减少了各层之间由于胶水粘性不足而产生的滑移,同时便于各层玻璃之间的定位沾粘操作,提高了沾粘效率;间接的提升了加工的良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市正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昌市正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5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提高横拉风热交换效率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