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散热的手机电池盖盖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63527.9 | 申请日: | 2016-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2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顾澄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散热 手机电池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手机电池盖盖板。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类型的总称。从具体市场排名来看,首位的三星出货量为5630万部,市场份额为31.3%;苹果位列第二,出货量为2690万部,市场份额为15%;RIM占据榜眼位置,出货量为770万部,而中兴出货量为750万部,市场份额为4.2%。从品牌竞争力看,我国智能手机仍停留在低价位的竞争上,在扩规模、降成本、降价格的模式下,我国智能手机厂商拥有的利润空间较为狭窄。在2012年第三季度,苹果和三星瓜分了智能手机市场106%的利润。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计,2013至2015年是我国智能手机换代高峰期。三年累计销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中国国产智能手机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品利润率仍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国产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但仍任重道远。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发布,2008年7月11日,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3G。自此,智能手机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时代,iPhone成为了引领业界的标杆产品。
然而,传统的手机电池盖盖板仅仅只是一个盖板的作用,用来固定并且保护电池不被磨损,但是由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爆炸等危险,传统的手机是电池盖不能够有效的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手机电池盖盖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手机电池盖盖板仅仅只是一个盖板的作用,用来固定并且保护电池不被磨损,但是由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爆炸等危险,传统的手机是电池盖不能够有效的散热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散热的手机电池盖盖板,包括电池盖盖板,所述电池盖盖板的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池盖盖板散热块,且电池盖盖板的上方左侧拐角处设置有摄像头保护套,所述摄像头保护套的右侧设置有闪光灯保护罩,所述电池盖盖板的内部四周均设置有电池盖内部限位凸起,且电池盖盖板的内部靠近电池盖盖板散热块的后方设置有内部散热片,所述电池盖盖板的内部靠近摄像头保护套的后方设置有保护罩固定板,所述内部散热片的下方设置有手机蓄电池,所述手机蓄电池与手机内部元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部散热片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内部散热片分别安装在电池盖盖板散热块的后方。
优选的,所述保护罩固定板与电池盖盖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部散热片为实心的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池盖内部限位凸起至少设置有十个,且十个电池盖内部限位凸起分别安装在电池盖盖板的内部四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操作简单,坚固耐用,设计的电池盖散热片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池的温度,当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时,盖板后方的散热片能够有效将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到盖板后方的散热块上,然后散热快在空气中进行散热,由于散热片为铝制的,比热容较低,能够迅速的传递热量,保证电池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电池盖盖板散热块、2-电池盖盖板、3-摄像头保护套、4-闪光灯保护罩、5-电池盖内部限位凸起、6-保护罩固定板、7-内部散热片、8-手机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35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物调控模型驱动的智慧温室系统调控方法
 - 下一篇:补水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