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63132.9 | 申请日: | 2016-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2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韩金涛;王润田;孔祥征;李萌;陈业玺;杨旭;谢鹏飞;宋志慧;陈希斌;石可颂;杜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 地址: | 06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受损 导线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作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进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机具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碰触高压输电线路,导致高压输电线路的导线损伤。对于损伤严重的导线需要放线剪断重接,在放线剪断重接的抢修过程中发现,对损伤严重的导线进行松线时,必然会发生过牵引,在此过程中,受损导线随时可能因为过牵引而在损伤处断开,因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在抢修中,遇有损伤严重、需要剪断重接的导线时,都是直接对导线进行松线处理,有时仅使用一根后备保护绳对导线受损点进行后备保护,不仅安全无法保证,也不符合标准化作业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其能够对受损导线的受损点进行保护,使其不会受到放线张力,从而防止导线在抢修过程中由于过牵引等原因突然断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其包括:
卡线器,所述卡线器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线器分别卡在导线的受损点两侧的导线上;以及
紧线机构,所述紧线机构包括:
丝杠,所述丝杠为两根并同轴设置,两根所述丝杠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挂钩,两个所述挂钩分别与两个所述卡线器连接;
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同时套设在两根所述丝杠外,并与两根所述丝杠螺纹连接;和
扳手,所述扳手设置于所述螺纹套筒上,用于控制所述螺纹套筒转动,所述螺纹套筒转动时带动两根所述丝杠反向运动以相互靠近或远离。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套筒外固定有棘轮;
所述扳手为双向棘轮扳手,所述双向棘轮扳手与所述棘轮作用,用于控制所述棘轮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螺纹套筒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双向棘轮扳手包括:
手柄,以及
操作头,其包括连接于所述手柄的一端的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棘爪;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螺纹套筒外并包覆所述棘轮;所述棘爪通过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棘爪包括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所述棘爪具有当所述第一爪部与所述棘轮相作用以使所述棘轮正向转动的第一位置和当所述第二爪部与所述棘轮相作用以使所述棘轮反向转动的第二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开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贯通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压簧和顶块,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盲孔的底壁连接,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块连接,所述顶块抵顶于所述棘爪上用于使所述第一爪部或第二爪部与所述棘轮相作用;所述手柄的第二端形成握持部。
作为优选,所述棘爪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棘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的拨动开关,所述拨动开关伸出所述壳体外。
作为优选,两根所述丝杠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和操作头的壳体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棘轮固定于所述螺纹套筒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丝杠与设置于其上的所述挂钩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挂钩上设置有回弹止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能够承受导线自身及过牵引张力,使导线的受损点进入不受力状态,从而保护受损点在放线过程中不会突然断裂,消除安全隐患,使抢修工作顺利进行。
2、本实用新型的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仅通过转动扳手即可达到使两个卡线器相靠近或远离的目的,实现对导线的受损点的保护。
3、本实用新型的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采用双向棘轮扳手不仅使操作更灵活,还能更精确的控制螺纹套筒的转动,同时还能起到对螺纹套筒的定位作用,从而避免两根丝杠在工作时发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受损导线防断保护装置中的卡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3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