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柱式直流电压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2145.4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9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义;邓辉;蔡德春;陈先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绵竹西南电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06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柱式 直流 电压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高压试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柱式直流电压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直流电压发生器是直流高电压试验研究的必要设备。其功能是开展直流耐压、间隙放电、直流电晕、直流局放、直流极性转换、冲击叠加直流等的试验研究工作。
在我国,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正如火似荼的发展。高压研究领域和生产企业已经重视直流高压的试验研究,国内的不少高压实验室都配备了直流高压发生器,为促进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高压直流电压发生器通常有两种,一种采用户内直流电压发生器,缺点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由于受到结构影响,只能在室内空间有限移动,拆卸安装极为不便。第二种采用户外直流电压发生器,除了上述第一种缺点,还与地面基础固定,无法移动。随着国内外直流线路的增多,现场维护已成为必要环节,而两种直流电压发生器均无法满足现场的特高压直流相关科研试验研究。此外,现有的高压直流电压发生器不管哪种结构其部件数量至少上百种,总重量至少在15T以上,安装时间至少需要7天,安装繁琐。同时需要大量包装箱及卡车进行运输,当然运输费用也较昂贵。
随着国家电网发展,有效提高维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研发一套同时具有可转换场地的可移式且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的单柱式直流电压发生器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单柱式直流电压发生器。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柱式直流电压发生器,它从上至下依次由均压罩、发生器本体和直流底座组成,所述发生器本体包括绝缘筒体、上固定罩及固定安装在上固定罩上并竖直设置于绝缘筒体内部的交流柱、直流柱和高压整流硅堆柱;所述交流柱与直流柱设置在绝缘筒体内部的一侧,高压整流硅堆柱设置在另一侧并与交流柱、直流柱的距离一致;高压整流硅堆柱分别与直流柱、交流柱电气连接;所述交流柱包括滤波电容器、倍压电容器、设置在滤波电容器上的交流上支柱和设置在倍压电容器下的交流下支柱,所述滤波电容器设置在倍压电容器之上;所述直流柱包括滤波电容器,设置在滤波电容器上的直流上支柱和设置在滤波电容器下的直流下支柱;所述交流柱与直流柱之间的距离≥200mm;所述高压整流硅堆柱的极性转换结构件与极性转换装置相连,所述极性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直流底座内,采用快速插拔结构;所述发生器本体密封设置,所述发生器本体内充满绝缘气体。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均压罩为双环罩,所述双环罩的规格均为环罩直径为2800mm、环曲率半径R为300mm。
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筒体内还设有测量电阻柱和耦合电容器;所述测量电阻柱和耦合电容器设置在直流柱附近。
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筒体内径≥Φ800mm。
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直流柱下支柱抽头与高压整流硅堆柱连接;所述高压整流硅堆柱的硅堆端通过变压器连接毫安表。
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筒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盖板和底板。
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气体为六氟化硫或氮气。
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直流底座下面均匀安装有4只可移式车轮和4只固定式支撑脚。
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极性转换装置为气动、液压或电动装置。
下面将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的直流电压发生器整体为一体化结构,其直流底座下面均匀安装有4只可移式车轮,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推移;同时直流底座下还设有4只固定式支撑脚,当用户推移到位后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使车轮不会因长期受力而减少寿命。此结构底座户内户外均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高压整流硅堆柱是可快速极性转换的硅堆柱,硅堆柱的转换结构件与极性转换装置相连,由极性转换装置作为动力源驱动高压硅堆进行极性转换。硅堆极性转换时间小于3秒。极性转换装置设计在直流电压发生器底部采用快速插拔结构设计,在运输到现场时可快速连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绵竹西南电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绵竹西南电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2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段式电子产品检测探针治具模块
- 下一篇: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