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Y型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1143.3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辉;蓝远煌;李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贝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32 | 分类号: | F16J15/323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72 | 代理人: | 徐万禄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圈,尤其涉及一种Y型密封圈。
背景技术
Y型密封圈广泛应用于往复运动的密封装置中,其截面为Y 型,包括外唇和内唇。
Y型密封圈装入沟槽时,在压力作用下,由于外唇和内唇会发生圆周方向的变形,产生接触应力,随着液体压力的增加,变形和接触应力也随之增大,从而达到自封的效果。
现有的Y型密封圈,其接触面多设置有尖角的副唇或尖角的台阶,这种设计会导致接触应力不能很好地扩散到整体,导致接触应力过于集中在某一部位,长久下去,Y型密封圈会被撕裂,从而失去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接触应力均匀的Y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Y型密封圈,包括外唇和内唇;所述外唇的下端和内唇的下端连成一体形成安装环,所述安装环设置有至少一个卡位台阶,所述卡位台阶的转角处为弧形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台阶设置于所述安装环的外侧或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的内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从上至下向外倾斜。
进一步地, 所述外唇的外侧设置有上外副唇和下外副唇,所述内唇的内侧设置有上内副唇和下内副唇,所述上外副唇、下外副唇、上内副唇以及下内副唇的截面均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外副唇和下外副唇之间设置有弧形倒角,所述上内副唇和下内副唇之间设置有弧形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上外副唇的截面半径小于所述下外副唇的截面半径,所述上内副唇的截面半径小于所述下内副唇的截面半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有弧形倒角,上外副唇、下外副唇、上内副唇以及下内副唇的截面均为圆弧形,均能把Y型密封圈承受到的接触应力以圆弧扩散以达到避免应力集中,从而减少Y型密封圈的损坏,并延长Y型密封圈的使用寿命;(2)上外副唇的截面半径小于所述下外副唇的截面半径,上内副唇的截面半径小于所述下内副唇的截面半径,上外副唇和上内副唇起主要密封作用,下外副唇和下内副唇起补充密封作用,四者同时工作,承接受力,互为补充,同时营造上下唇口不同的过盈量,减少外唇与缸体接触面的承受压力,也减少了内唇与活动杆接触面的承受压力,降低磨损,从而提高Y型密封圈的密封性及延长使用寿命;(3)上内副唇和下内副唇配合,便于活动杆的装配,以及方便Y型密封圈与活动杆上端和下端的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活动杆在非工作情况下的意外滑动,导致密封失效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外唇, 11、上外副唇, 12、下外副唇, 13、圆弧倒角;
20、内唇, 21、上内副唇, 22、下内副唇, 23、圆弧倒角;
30、安装环, 31、圆弧倒角, 32、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新型的Y型密封圈,包括外唇10和内唇20。所述外唇10的下端和内唇20的下端连成一体形成安装环30,所述安装环30设置有至少一个卡位台阶,所述卡位台阶的转角处为弧形倒角31。其中,安装环30用于与缸体底部的沟槽装配,增加密封性。此处的弧形倒角31能够增大安装环30与沟槽的接触面积,使接触应力均匀分布并以圆弧扩散。
本实施例中,卡位台阶设置于所述安装环30的外侧。当然,卡位台阶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安装环30的内侧,又或者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卡位台阶,其主要根据沟槽的形状设置。
所述安装环30的内侧设置有斜面32,所述斜面32从上至下向外倾斜。其中,斜面32能减少安装环30的内侧与活动杆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使活动杆活动更加顺畅。
所述外唇10的外侧设置有上外副唇11和下外副唇12,所述内唇20的内侧设置有上内副唇21和下内副唇22,所述上外副唇11、下外副唇12、上内副唇21以及下内副唇22的截面均为圆弧形。其中,圆弧形的设计,能够增大外唇10和内唇20的接触面积,使接触应力均匀分布并以圆弧扩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贝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贝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1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