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凸焊螺母下电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9340.1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6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太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30 | 分类号: | B23K11/30;B23K11/14;B23K11/3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母 电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凸焊螺母下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大量的零部件都有凸焊螺母。凸焊螺母工艺是将带凸点的螺母放在与之焊接的薄板零件上,用下电极进行定位,通过上电极的下行运动压在凸焊螺母上面,实现螺母下面的凸点与薄板零件的连接焊接。
现有的下电极一般包括相互配合压紧的下握杆和电极座,在配合时,下电极座与电极杆内部按同锥度加工,压紧配合。此种配合方法在工作电极都较新的时候使用时良好,但用过一段时间后,因电极杆一直受力,导致搭配处的电极杆尺寸越来越大,搭配部位出现间隙,导致搭配后漏水、通电性变差,影响焊接效果;同时,现有的下电极定位销贯穿在下电极座内固定设置,定位销的高度固定,焊接时与对应的上电极上的用于放置凸焊螺母的槽对应焊接,这种结构使得下电极内的冷却系统不能对下电极座内定位销周围的部件进行冷却,按照目前的方式使用工频焊机需要长时间、大电流,现有的冷却装置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这样就直接导致辅料消耗(下电极)成本增加,及制造可动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焊螺母下电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下握杆和电极座之间配合部位容易产生间隙导致漏水、通电性变差,影响焊接效果及冷却系统不能满足目前的焊接方式造成焊接效率低、精度低、耗材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凸焊螺母下电极装置,包括下电极本体和冷却系统,所述下电极本体包括中空的下握杆,所述下握杆的上端内套有中空的下电极座,所述下电极座包括与下握杆的上段内腔匹配的密封段和外置在下握杆上端外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内安装有内部装有弹簧的上端开口的空心弹簧座;弹簧座的口部安装有延伸至弹簧座内的下瓷芯座,下瓷芯安装在瓷芯座上端并与支撑段的口部配合滑动连接;下瓷芯座的外底上开有凹槽,弹簧的一端与凹槽抵触另一端与弹簧座的底部连接;所述瓷芯座内贯穿有定位柱,该定位柱的上端延伸至下瓷芯的外部用于固定待焊接工件,定位柱的下端延伸至下瓷芯座内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下进水机构和下出水机构,所述下进水结构和下出水机构均与下电极本体的空心下握杆连接;
所述下握杆内贯穿有直通水管,该水管上端延伸至下电极本体的下电极座内,下端延伸至下进水机构内;直通水管与下电极座的内腔及下握杆的内腔之间形成流道,下进水机构、直通水管、流道、下出水机构形成上下冷却回路;其中,直通水管由设置在下电极座内的倾斜管和设置在下握杆及延伸至下进水机构内的直管构成。
其中,所述下握杆包括由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构成的阶梯管,所述大直径段的内壁为锥形结构,下电极座包括与下握杆内腔倾斜段匹配的锥形段及用于安装弹簧座的阶梯段,该阶梯段的内壁为由多个弧形段和多个不同直径的直臂段构成的不规则结构;所述下电极座的口部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凹台。
具体地,所述弹簧座外侧壁与下电极座阶梯段内壁的结构相同,所述弹簧座外底为锥形、内底为平面,该锥形弹簧座的外壁与下电极座内壁之间的流道内设有挡片,该挡片上开有数个通孔。
再有,所述弹簧座包括与下瓷芯连接的敞口式安装部,该安装部的口部外翻形成外延翻边,还包括与敞口式安装部连接的下瓷芯座安装段及与其连接的安装有弹簧的容置腔;下瓷芯座安装段内径大于容置腔的内径。
另外,所述定位柱包括用于安装待焊螺母的球头凸起部及贯穿待焊压板和下瓷芯的复位段,该复位段下端连接有垫片,该垫片与下瓷芯座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进水机构与下出水机构均包括焊接螺杆,所述焊接螺杆的其中一端及其侧壁上均与锥螺纹杆连接,锥螺纹杆内贯穿有直通管道,锥螺纹杆外套接有连接螺杆,锥螺纹杆与连接螺杆之间连接有外接管道,所述焊接螺杆的另一端与下握杆的末端相连。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中下电极内部结构的设置,使得下电极座与弹簧座之间形成流道,该流道延伸至弹簧座的顶部,冷却系统的斜管延伸至该流道的弹簧座的下端;使用时,冷却系统可对整个弹簧座内部的部件进行冷却,使得下电极本体内的温度降低的更好,进而减少了下瓷芯与定位柱的耗损,降低更换频率,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解决因定位柱损坏出现定位柱与电极分流影响凸焊精度的问题,提高凸焊精准和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此种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产成本低、易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太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太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9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