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力反应粘层压交叉膜结构防水卷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9267.8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7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卢建华;钱卫平;江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溪市天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15/02;B32B15/04;B32B33/00;B32B27/06;B32B27/36;B32B17/02;B32B17/10;B32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共腾智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08 | 代理人: | 全万志 |
地址: | 32119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力 反应 层压 交叉 膜结构 防水 卷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力反应粘层压交叉膜结构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主要有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防水卷材大部分都是通过高分子材料组成使用,所以防水卷材在长时间经常会出现老化的状况,从而导致防水卷材不可使用或者出现使用效果不好的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力反应粘层压交叉膜结构防水卷材,具备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的优点,解决了防水卷材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力反应粘层压交叉膜结构防水卷材,包括上阻燃层、强力反应粘层、砂层、隔离层、压交叉膜层和下阻燃层,所述上阻燃层位于强力反应粘层的顶部,所述强力反应粘层位于砂层的顶部,所述砂层位于隔离层的顶部,所述隔离层位于压交叉膜层的顶部,所述压交叉膜层位于下阻燃层的顶部,所述强力反应粘层的内腔设有聚酯毡胎、玻纤毡胎和玻纤增强聚酯毡胎,所述聚酯毡胎位于玻纤毡胎的顶部,所述玻纤毡胎位于玻纤增强聚酯毡胎的顶部,所述压交叉膜层的内腔设有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所述上薄膜层位于下薄膜层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上阻燃层和下阻燃层的形状大小一致,上阻燃层和下阻燃层的内腔均设有金属网层、阻燃包边层和防老化层,金属网层位于阻燃包边层的顶部,阻燃包边层位于防老化层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上薄膜层的底部与下薄膜层的连接处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且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的形状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砂层的表面设有漏孔,漏孔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三个漏孔均匀分布在砂层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强力反应粘层内的聚酯毡胎、玻纤毡胎和玻纤增强聚酯毡胎与压交叉膜层内的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相互配合,可延长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这样防水卷材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防水卷材长时间使用时,防水卷材出现老化的状况,从而导致防水卷材无法使用或者出现使用效果不好的状况,适合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阻燃层和下阻燃层内的金属网层、阻燃包边层和防老化层相互配合,可对防水卷材起到阻燃的作用,这样防水卷材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防水卷材在使用时出现燃烧的状况,从而导致防水卷材无法正常使用的状况,通过隔离层,可对外部压力起到隔离的作用,这样防水卷材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防水卷材在使用时,因为防水卷材长时间受到外部的压力,从而导致防水卷材无法正常使用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阻燃层和下阻燃层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强力反应粘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交叉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阻燃层、101金属网层、102阻燃包边层、103防老化层、2强力反应粘层、21聚酯毡胎、22玻纤毡胎、23玻纤增强聚酯毡胎、3砂层、4隔离层、5压交叉膜层、51上薄膜层、52下薄膜层、6下阻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溪市天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兰溪市天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92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离心泵的耐磨损叶轮设计方法
- 下一篇:磁力泵的内冷却循环系统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