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工具高温高压试验井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8777.3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辉;陈东时;张燕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弗赛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2 | 分类号: | F25D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刘强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工具 高温 高压 试验 井筒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井下工具高温高压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井下工具高温高压试验井筒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油气资源油气井完井工艺及井下工具的发展需要,对井下工具提出了全尺寸实验环境的需求。为了适应超高温井试验条件的试验需求,需要对井下工具在试验井筒内部施加轴向载荷,需要使用超高压、超高耐温的动态密封进行测试实验。通常有机材料的耐温条件只能难受不超过200℃的高温环境。现在需求有极端高温条件已经超过300℃。在密封结构设计上,运动状态的密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十分关键,而在惯常设计和使用中,软密封最为可靠和寿命长。目前可以采购到的耐高温和可靠软密封都是使用进口特种材料制造,造价高和采购周期长,在实际中大量使用既不经济又严重受制于国外供应商。而国内的有机软密封材料却不能工作在这么高的温度条件下,因此有必要对本身密封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井下工具高温高压试验井筒结构,以降低密封位置的工作温度,使其可以使用普通软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工具高温高压试验井筒结构,其包括长筒形压力容器、移动杆、端接头以及动态密封件,端接头固定插入于压力容器的端口处,移动杆插入于压力容器中并贯穿端接头,动态密封件套入于移动杆上并且夹在端接头与移动杆之间;井筒结构还包括加热保温套和冷却套,冷却套和加热保温套依次套设在压力容器外壁上,在压力容器的轴向上,冷却套处于动态密封件与加热保温套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冷却套内通入循环的冷却液,冷却套上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
进一步地,加热保温套内通入循环的加热液,加热保温套上设有加热液入口和加热液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衬管,内衬管设于压力容器内,移动杆插入于内衬管中,内衬管的一端插入固定于端接头中。
进一步地,内衬管与压力容器之间夹有一个外隔热件,外隔热件设在对应加热保温套靠近冷却套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内衬管与移动杆之间夹有一个内隔热件,内隔热件设在对应加热保温套靠近冷却套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动态密封件压紧固定于端接头内的上压环,上压环套设在移动杆上并且上压环的外螺纹与端接头内螺纹啮合,动态密封件一端抵顶于上压环,另一端抵顶于端接头内的一个台阶孔。
进一步地,移动杆在压力容器内部的端头上设有一个转换接头。
进一步地,端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压力容器端口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入冷却套对动态密封件的附近部位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动态密封件所处的工作环境温度,因此动态密封件无需承受过高的温度,采用国内的有机软密封材料便可以实现有效、可靠、寿命长的密封,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和寿命,有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筒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井下工具高温高压试验井筒结构包括长筒形压力容器10、移动杆50、端接头41、动态密封件30、加热保温套80和冷却套60。
端接头4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插入于压力容器10的端口处。移动杆50插入于压力容器10中并贯穿端接头41。动态密封件30套入于移动杆50上并且夹在端接头41与移动杆50之间。冷却套60和加热保温套80依次套设在压力容器10外壁上。冷却套60内通入循环的冷却液,冷却套60上设有冷却液入口602和冷却液出口601。而加热保温套80内通入循环的加热液,加热保温套80上设有加热液入口802和加热液出口801。在压力容器10的轴向上,冷却套60处于动态密封件30与加热保温套80之间的位置。
井筒结构还包括内衬管40,内衬管40设于压力容器10内。移动杆50插入于内衬管40中,内衬管40的一端插入固定于端接头41中。内衬管40与压力容器10之间夹有外隔热件902,外隔热件902设在对应加热保温套80靠近冷却套60的位置上。内衬管40与移动杆50之间夹有内隔热件901,内隔热件901设在对应加热保温套80靠近冷却套60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弗赛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弗赛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8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