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排污口截污导流的原位净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8004.5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8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宁;古小治;张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排污 口截污 导流 原位 净化 处理 系统 | ||
1.一种河道排污口截污导流的原位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污导流管道系统和污水集中净化系统;
所述截污导流管道系统包括截污主管道、截污井和截污支管道;截污主管道在河道内沿河岸两侧平行于河道布设,截污主管道上设有截污井,截污井通过截污支管道连接河道排污口,接收排污口流出的污水;污水经截污主管道导流至河道下游,进入污水集中净化区域,污水集中净化区域中布设集中污水净化系统;
所述集中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底层微孔曝气系统和组合生态浮岛;所述底层微孔曝气系统沿污水集中净化区域的河岸铺设,所述组合生态浮岛布设于污水集中净化区域水面;
所述底层微孔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曝气主管、曝气支管和微孔曝气装置;曝气机通过通气管向曝气主管内通气;曝气主管沿河岸铺设,通过三通管与曝气支管一端相连;曝气支管另一端连接微孔曝气装置;
所述组合生态浮岛包括漂浮植物和弹性填料;漂浮植物种植在圆形框架和网构成的植物浮床上;弹性填料与网相连,悬挂在植物浮床下方;每个生态浮岛用毛竹桩固定在河道水面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主管道和截污支管道安置在河道基底;或用底泥衬垫,并用木桩或钢管固定;或结合斜坡土质河岸构建,用底泥堆土压实截污主管道,防止截污主管道漂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主管道选用Φ600-800PVC螺纹管或DN600-800水泥管;截污支管道管径与排污口尺寸适配,截污支管道材质与截污主管道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曝气装置由微孔曝气管和钢筋组成,用钢筋制成圆锥塔形支架,将微孔曝气管缠绕其上,形成微孔曝气装置,具体为:将钢筋弯曲成环形结构呈弹簧状盘旋上升,环形结构从下至上直径依次递减,四周采用钢筋连接固定,形成圆锥塔型结构的支架,微孔曝气管缠绕在支架上;支架顶层,即环形直径最小的一端与曝气支管相连;支架底层环形结构用十字形的铁皮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环形结构共5层,微孔曝气管从顶层往下缠绕4层,底层环形结构直径Φ300-500,顶层环形结构直径Φ100;
所述微孔曝气装置空气流量为,每个微孔曝气装置1.5-3m3/h,微孔曝气装置安装密度为行间距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组合生态浮岛的设置密度为每100平方米水域2~3个,每个组合生态浮岛用3个毛竹桩按三角形方向固定,毛竹桩顶部高出水面的部分高于河道最高水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生态浮岛的具体结构为:PE管或PVC管围成圆形框架上用一层3cm网眼的聚乙烯网覆盖,构成植物浮床;弹性填料间隔与聚乙烯网相连悬挂在植物浮床下面,植物浮床内填满漂浮植物;所述漂浮植物选用绿狐尾藻、铜钱草或水花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80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餐厨副产物无害化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热碳化处理豆渣制备饲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