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维肋片管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4864.1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3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沈吉兆;夏永奎;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晨光特种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8F1/1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3 | 代理人: | 姜佩娟 |
地址: | 2258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肋片管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具体涉及一种三维肋片管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制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为提高冷凝器的工作效率,人们不断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但是工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主要由于气体在管体之间的流通性能不好。
针对上述不足,需要设计和开发一种三维肋片管冷凝器,能够补足上述各个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肋片管冷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体在管体之间的流通性不好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三维肋片管冷凝器,包括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迂回环绕设置的管体,所述管体固定在一对安装板之间,并在安装板外侧具有一进气口和出水口,所述管体外部具有若干沿管体径向和轴向错开设置的三维肋片,所述三维肋片宽度方向沿管体轴向设置,该三维肋片下端中部与管体之间具有一沿管体侧壁呈弧形设置流通槽,与管体端面平行的相邻的三维肋片之间具有一对肋板。
优选的,所述流通槽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三维肋片的长度是其宽度的2~6倍。
优选的,所述肋板下端靠近管体侧壁处具有若干圆形通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三维肋片的设计,增加了装置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且三维肋片上端面倾斜设置,能够增强空气在装置内部的流通性,同时相邻三维肋片之间还设置有肋板,进一步加大了接触散热面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流通槽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空气流过的冲刷力,防止空气在流通过程中被快速削弱。
(3)三维肋片的长度是其宽度的2~6倍,有效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4)肋板下端靠近管体侧壁处具有若干圆形通孔,进一步保证空气的流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A-A视图。
图中:1、管体,2、安装板,3、进气口,4、出水口,5、三维肋片,6、流通槽,7、肋板,8、圆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三维肋片管冷凝器,包括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迂回环绕设置的管体1,管体1固定在一对安装板2之间,并在安装板2外侧具有一进气口3和出水口4,该管体1外部具有若干沿管体1径向和轴向错开设置的三维肋片5,三维肋片5宽度方向沿管体轴向设置,且三维肋片5的长度是其宽度的2~6倍,下端中部与管体1之间具有一沿管体1侧壁呈弧形设置流通槽6,该流通槽6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与管体1端面平行的相邻的三维肋片5之间具有一对肋板7,肋板7下端靠近管体1侧壁处具有若干圆形通孔8。
工作原理:
工作时,气体沿管体1径向从管体一端流向另一端,即一部分从沿管体1轴向的相邻的三维肋片5之间流过,还有一部分从流通槽6内流过,并进入一对肋板7之间,然后部分气体继续进入下一个流通槽6内,或者从三维肋片5上端流过,与此同时各肋板7之间的气体也能通过圆形通孔8相互流通,有效保证装置工作时气体的流通性,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晨光特种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晨光特种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4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