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造分流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3659.3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2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向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12 | 分类号: | B22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401326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分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铸造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铸造分流袋。
背景技术
在铝合金铸造过程中,铸造分流袋用于铸造时在结晶器内铝合金熔体的分流导向及熔体过滤作用,一方面把熔体从中心向四周均匀分配导流,另一方面也起着缓冲熔体,平稳流动充型和过滤熔体作用。
传统的铸造分流袋包括第一过滤袋和第二过滤袋,其中,第二过滤袋设置在第一过滤袋的过滤腔体内,第一过滤袋和第二过滤袋为半成形软性结构。
然而,由于,第二过滤袋为半成形软性结构,在粘性熔体中不能保持规整外形,铸造分流袋底部在液流冲击下凹陷,增大熔体不规则涡流紊乱流动,加大熔体冲击作用和造渣,对于结晶器远端熔体供流不利,影响结晶器内熔体温度均匀性,更影响铸锭内部应力大小,影响铸造成形,降低了铝合金的铸锭质量。
因此,如何提高铝合金的铸锭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造分流袋,以提高铝合金的铸锭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分流袋,包括第一过滤袋和第二过滤袋,其中,第二过滤袋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袋的过滤腔体内,所述第二过滤袋的表面设有硬化树脂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袋的厚度为0.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袋为10目网孔玻布袋。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袋的表面设有第二硬化树脂层。
优选地,第一过滤袋包括过滤层及套设在所述过滤层外侧的防护层。
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0.55mm。
优选地,所述过滤层为10目网孔玻布袋。
优选地,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0.8mm。
优选地,所述防护层为无孔玻布袋,所述防护层的底部设有两个漏液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袋顶端相对两侧设有固定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分流袋包括第一过滤袋和第二过滤袋,其中,第二过滤袋设置在第一过滤袋的过滤腔体内,第二过滤袋的表面设有硬化树脂层。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分流袋中,由于第二过滤袋的表面设有硬化树脂层,在过滤铝液时,第二过滤袋的形状保持相对稳定,熔体容易均匀流向结晶器的角落,熔体供流更平稳,提高铸锭内部冶金质量均匀性,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铸造分流袋提高了铝合金的铸锭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铸造分流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铸造分流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铸造分流袋的侧视图。
其中图1-3中:1-第二过滤袋、2-第一过滤袋、3-漏液口、4-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铸造分流袋,以提高铝合金的铸锭质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铸造分流袋包括第一过滤袋2和第二过滤袋1,其中,第二过滤袋1设置在第一过滤袋2的过滤腔体内,第二过滤袋1为第二过滤袋的表面设有硬化树脂层,具体可以为乙烯基酯层或环氧树脂层等,即第二过滤袋1表面设有一层经过传统烧结固化的硬质树脂进而提高硬度。为了提高第二过滤袋1的强度,优选,第二过滤袋1的厚度为0.5mm。更为优选的,第二过滤袋1为10目网孔玻布袋。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二过滤袋1的厚度及目数可以调整。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铸造分流袋中,由于第二过滤袋的表面设有硬化树脂层,在过滤铝液时,相比普通分流袋在熔体中不变形特点,熔体更容易均匀流向结晶器角落,熔体温差更小,铸锭内应力更均匀,同时避免普通分流袋弯曲紊乱流动现象,使用TF热成型分流袋后,熔体供流更平稳,降低涡流强度和作用范围,除可以减少或控制大规格铸锭大面和小面裂纹外,还可削弱铸锭成分偏析现象,提高铸锭内部冶金质量均匀性,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铸造分流袋提高了铝合金的铸锭质量。
进一步,第一过滤袋2为第二硬化树脂层,具体可以为乙烯基酯层或环氧树脂层等,即第一过滤袋2表面设有一层经过传统烧结固化的硬质树脂进而提高硬度,通过提高第一过滤袋2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铝合金的铸锭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3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