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爆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3324.1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5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尹卫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凌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爆 油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防爆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汽油(含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装卸过程中因油气被“挤出”而产生的损耗,通称为“大呼吸损耗”;另一类则是在储运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等原因导致油气排放而产生的损耗,通称为“小呼吸损耗”。对于“大呼吸损耗”的控制《,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及规定。但对“小呼吸损耗”的控制,则仅提出了“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油气排放”的要求,该要求较为含糊,不够明确。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式呼吸阀,控制效果不明显,只能减少一定的油气排放量,经测算,对“小呼吸损耗”的降低率仅为7.5%。
现有的油气回收装置,结构臃肿,且各个部件互相之间要通过大量管道连接,结构存在多个管道交叉处,加工难度大,安装和拆卸也较为困难,整个结构的体积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油气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爆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冷凝器、压缩机、散热器、防爆电气柜和冷藏气液回收箱,所述壳体底部包括有支撑脚,壳体内部左侧安装有冷藏气液回收箱,冷藏气液回收箱前端设有冷凝器,冷凝器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冷凝器与冷藏气液回收箱内部连通;所述壳体内部右侧安装有压缩机、散热器和防爆电气柜,其中压缩机连接冷凝器,防爆电气柜控制连接压缩机和散热器,散热器位于壳体右侧;所述冷凝器前端右侧连通有气液进口,气液进口穿出壳体外部且与壳体固定连接,冷凝器前端右侧连通有排气口,排气口穿出壳体外部且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冷藏气液回收箱左侧连通有液体出口,液体出口穿出壳体外部且与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整体长宽高分别为1795mm、1180mm、1505mm。
进一步的,所述冷藏气液回收箱外围包覆有氮气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前端右侧安装有仪表面板,仪表面板电连接防爆电气柜。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进口内安装有气液进口阻火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内安装有排气口阻火器。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出口内安装有液体出口阻火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管路,也没有互相交叉连接的位置,便于加工,有效减少油气的排放量,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并节约能源。由于结构紧凑,本实用新型的外形也更为美观,同时设有阻火器或阻火装置有效阻止火焰蔓延,防止装置发生爆炸。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爆油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爆油气回收装置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防爆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冷凝器2、压缩机3、散热器4、防爆电气柜5和冷藏气液回收箱6,所述壳体1整体长宽高分别为1795mm、1180mm、1505mm,壳体1底部包括有支撑脚11,壳体1内部左侧安装有冷藏气液回收箱6,冷藏气液回收箱6外围包覆有氮气保温层12,冷藏气液回收箱6前端设有冷凝器2,冷凝器2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部,冷凝器2与冷藏气液回收箱6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内部右侧安装有压缩机3、散热器4和防爆电气柜5,其中压缩机连接冷凝器2,防爆电气柜5控制连接压缩机3和散热器4,散热器4位于壳体1右侧用于防爆电气柜5和压缩机3提供散热;所述壳体1前端右侧安装有仪表面板51,仪表面板51电连接防爆电气柜5;所述冷凝器2前端右侧连通有气液进口21,气液进口21穿出壳体1外部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冷凝器2前端右侧连通有排气口22,排气口22穿出壳体1外部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带油气的空气进入气液进口21,在冷凝器2中油气被冷凝成液态进入冷藏气液回收箱6,不含油气的空气则由排气口22排出,所述冷藏气液回收箱6左侧连通有液体出口61,液体出口61穿出壳体1外部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气液进口21内安装有气液进口阻火装置23,排气口22内安装有排气口阻火器24,液体出口61内安装有液体出口阻火装置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凌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凌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33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