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点式音箱壳体预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3059.7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4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傅正强;郑金土;林凤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信荣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点 音箱 壳体 预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通讯设备的音箱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点式音箱壳体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音箱是智能通讯设备中所安装的重要组件之一,其结构包括扬声器和传音空腔,当扬声器在信号控制下发声时,声音在传音空腔内传导。在音箱的加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为,将壳体由二个互相分离的片状注塑件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传音空腔。超声波焊接的好坏,即决定了音箱的音质,若是接缝存在孔隙,即有可能产生杂音。现有的加工方式,通常将二个片状的壳体和扬声器分离,在超声波焊接前进行组装和对齐,而后进行超声波焊接。一方面,由于二个片状的壳体之间为间隙配合,缺少定位,容易产生不良品;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加工速度,操作人员需要在焊接操作之前增加多余的装配动作,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两点式音箱壳体预定位结构,提高了音箱的加工效率,以及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点式音箱壳体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扬声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可互相配合的边缘,并可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超声波焊接后,形成密闭空腔;所述扬声器卡装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相应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槽卡接配合,该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槽卡接配合,构成两点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边缘处设有用于融化的止水口,并在所述二个定位柱和所述二个定位槽分别相吻合之后,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边缘之间形成间隙;通过超声波振动,所述止水口与产生高速摩擦并融化,填满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边缘之间的间隙,使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连接为一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扬声器的二个端面通过该第一卡槽和该第二卡槽卡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所述扬声器的,所述第二定位柱设置于第一壳体上远离所述扬声器的另一侧。将定位柱均设置与第一壳体的边缘,可保证壳体内的传音空腔不被阻断,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不易在定位柱反射下,形成驻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设有一体相连的锁接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锁接部共包括至少三个锁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第一壳体设置了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的结构,并同时在第二壳体上设置了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结构,该二个定位柱和二个定位槽互相卡接配合,并形成两点定位结构。使音箱在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扬声器互相组装的预加工,通过二个定位柱和二个定位槽的定位,将音箱组装为一个整体,并进行存放或运输。而后,直接对预加工后的音箱进行焊接,由于为两点定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仍可以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以该二个定位点为轴进行微振动,并使表面进行高速摩擦,实现超声波焊接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音箱预定位结构,提高了音箱的加工效率,以及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点式音箱壳体预定位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点式音箱壳体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扬声器3,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具有可互相配合的边缘,并可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超声波焊接后,形成密闭空腔;所述扬声器3卡装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信荣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信荣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3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