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52702.4 | 申请日: | 2016-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4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冠熹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4B13/00 | 分类号: | G04B1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手表 联动 传导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手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能够使手表的圈口和表冠联动以达到圈口转动可以将信号传导到机芯功能的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手表上的圈口仅能单独转动,一般只作计时(与秒针作参照)或装饰作用,无法做到与机芯进行信号传递。而智能手表需要更多的人机互动要求,传统圈口在功能上己无法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在圈口转动时可以将信号传导到机芯的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包括表壳、圈口和表冠机构,圈口活动套设在表壳顶部,表冠机构连接表壳,还包括传动机构和传感器;传动机构联动圈口和表冠机构的表冠;传感器感应表冠内部一端的正反转动情况并传出对应信号;圈口设有环形齿条,环形齿条啮合传动机构;表冠固定连接传动机构相应的一转动端。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套管、传动齿轮、中间齿轮和中心轴;连接套管活动套设于表冠机构的巴管外侧,其一端固定连接表冠机构的表冠;传动齿轮活动套设于表冠机构的巴管外侧,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管的另一端;中间齿轮啮合圈口的环形齿条和传动齿轮;中心轴活动贯穿中间齿轮并固定连接表壳。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套管和传动齿轮;连接套管活动套设于表冠机构的巴管外侧,其一端固定连接表冠机构的表冠;传动齿轮活动套设于表冠机构的巴管外侧,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子机构;弹子机构设于所述表壳内,包括弹簧和弹 子;弹簧抵顶弹子,弹子抵顶圈口的环形齿条。
进一步地,表冠机构包括巴管、表冠、胶圈、卡簧和固定弹簧;巴管一端插入表壳;表冠贯穿巴管,内部一端插入传感器;胶圈套设在表冠在巴管内一段上,设于巴管内;卡簧在表壳内固定连接表冠;固定弹簧设于连接套管内向外抵顶表冠。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中部分部件为金属材质,另一部分塑料材质。
本发明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能够在圈口顺时针或逆时针绕表壳转动的时候,也带动表冠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并将旋转结果传导到机芯,可以实现圈口与机芯的互动,可以实现转动圈口就可以选择手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的剖视结构及传动齿轮和中间齿轮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的传动齿轮和中间齿轮另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的弹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表联动传导机构一种实施例,包括表壳13、圈口1和表冠机构,圈口1活动套设在表壳13顶部,表冠机构连接表壳13,还包括传动机构和传感器11;传动机构联动圈口1和表冠机构的表冠6;传感器11感应表冠6内部一端的正反转动情况并传出对应信号;圈口1设有环 形齿条16,环形齿条16啮合传动机构;表冠6固定连接传动机构相应的一转动端。当圈口1顺时针或逆时针绕表壳13转动的时候,圈口1的环形齿条16拨动传动机构,经过传动机构传动也带动表冠6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传感器11感应到表冠6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并将旋转结果信号传导到机芯。
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套管5、传动齿轮4、中间齿轮2和中心轴3;连接套管5活动套设于表冠机构的巴管8外侧,其一端固定连接表冠机构的表冠6,连接套管5起到连接表冠6的作用;传动齿轮4活动套设于表冠机构的巴管8外侧,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管5的另一端,连接套管5起到连接表冠6和传动齿轮4的作用;中间齿轮2啮合圈口1的环形齿条16和传动齿轮4,中间齿轮2起到传动作用;中心轴3活动贯穿中间齿轮2并固定连接表壳13,中间齿轮2绕中心轴3旋转。
参照图1-2,可看出中心轴3可以是在表冠6正上方也可以不再表冠6正上方。
还包括弹子机构;弹子机构12设于所述表壳13内,包括弹簧14和弹子15;弹簧14抵顶弹子15,弹子15抵顶圈口1的环形齿条16。弹子机构12抵顶环形齿条16,能够起到控制转动圈口1的幅度,同时亦增强转动手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冠熹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冠熹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2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