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的双频复合式动力吸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1255.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文斌;程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108 | 分类号: | F16F7/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传动 双频 复合 动力 吸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吸振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双频弯扭复合式动力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乘用车舒适性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整车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即噪声、振动和不平顺性)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乘用车在追求舒适性和操控性的趋势下,常采用前置后驱或四轮驱动的驱动布置方式。由于传动轴的存在,在发动机的激励下容易引起扭转振动,同时容易激起传动系的弯曲模态的低频振动,从而引起车身和其他部件的共振引发车辆乘坐室内的轰鸣噪声,严重影响了乘坐舒适性。
驱动方式为前置后驱或四轮驱动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多在转速1000-2000rpm范围内激起传动系的扭转共振模态和弯曲振动模态,这种复合的振动给整车的舒适性和传动系部件的使用寿命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在不改变传动系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增设动力吸振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或减少车辆传动系振动噪声的问题。
为了解决扭转模态的振动,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为单频扭转减振器,即仅有一个固有频率,只能解决传动轴的某个频段的扭转模态的振动噪声。为了解决传动系弯曲模态的振动,较为常见的是传动轴捆绑式的动力吸振器或装配在传动轴轴内的动力吸振器,同样只能解决单个频段的弯曲振动。若要同时解决传动系扭转方向和弯曲方向的共振模态,则需要装配不同方向的动力吸振器,大大增加了动力吸振器的开发时间和成本。而且目前流行的扭转减振器多数未设有轴向限位、防脱保护装置,严重影响了扭转减振器的疲劳寿命和车辆传动系统的安全,在极限工况下导致硫化橡胶撕裂,甚至质量块脱离,破坏传动系统和底盘零部件,危及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全可靠的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弯扭复合式双频动力吸振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的双频复合式动力吸振器,包括筒状的第二质量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质量块内圆中的连接法兰盘,所述第二质量块的外端边缘向内延伸设置有环形限位凸台,所述连接法兰盘的端面与限位凸台之间设置有一端密封的筒状限位橡胶,所述的限位橡胶的开口端朝向连接法兰盘且内孔中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法兰盘端面硫化为一体的环形第一橡胶块,所述第一橡胶块内包裹设置有环形的第一质量块,所述的第二质量块的内环面与所述连接法兰盘外圆周面之间压入设置有使第二质量块和连接法兰盘紧密配合的环形第二橡胶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法兰盘外圆周面沿周向设置有鼓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鼓形凸起为三角形鼓形,其形状为顶角呈圆弧过渡的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鼓形凸起为样条曲线鼓形,其形状样条曲线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质量块内环面设有与鼓形凸起相一致的鼓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法兰盘端面设置有设有与传动轴装配的中孔和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装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传动系统的弯扭复合式双频动力吸振器有以下优点:
1.能够解决两个不同方向传动系共振频率的问题,兼备两种不同作用方向的动力吸振器减振功能。
2.产品结构限位紧凑,限位处有硫化橡胶做缓冲,既可以限制质量块不会有大幅的位移,避免碰撞时发生异响,又能很好的保证产品的寿命不会过早失效。
3.扭转方向的质量块和法兰盘采用鼓形结构的压入橡胶配合方式,省去了这一部分的橡胶硫化的加工流程,简化了加工工艺,便于动力吸振器的一体成型。
4.两个质量块均设置有防脱保护装置,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易于通过调节橡胶材料的配方和控制质量块的重量,来调节双频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
5.产品结构简单,加工和拆装方便,能应用于各种前置后驱或四轮驱动的车辆传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 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角形鼓形样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角形鼓形结构的连接法兰盘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样条曲线鼓形样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样条曲线鼓形结构的连接法兰盘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1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