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8111.X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9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优思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73 | 分类号: | F16C35/073;F16C33/78;F16C33/66;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性能 机床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轴承,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属于机床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而机床作为一种制造工具的机器被广泛使用,机床的运作也离不开轴承,轴承在机床的配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目前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一般在加入润滑油时比较麻烦、不方便,轴承内部在运作时,以及轴承内圈和转轴的运转时,都会有较大的的震动,且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摩擦损耗比较大,整体使用寿命就会降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包括外圈,所述外圈上设置贯穿所述外圈有注油孔;所述外圈的内侧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的一侧设置有柔性圈;所述柔性圈的一侧是滚子;所述滚子上套接有保持架;所述柔性圈设置在内圈内侧的所述沟槽上;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保持架一侧的防尘盖;所述内圈的外侧上设置有减震硅胶。
优选的,为了使轴承整体的使用精度较高,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的外侧边缘上开有倒角。
优选的,为了使左右两边可同时密闭防尘,所述防尘盖左右对称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为了使得转轴和内圈3接触紧密,所述减震硅胶的外表面上加工有滚纹。
优选的,为了使安装简单且保持性较好,所述保持架为铆钉型保持架。
优选的,为了使减震硅胶在内圈上有较好的稳定性,所述减震硅胶通过胶合剂粘结在所述内圈的外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在外圈上开有的贯穿外圈的注油孔方便了对整个轴承内部的进行注入润滑油,方便省时,同时又有效的提高了内部转动的稳定性,减少了内部的摩擦损耗,且轴承内外圈间的防尘盖可以有效的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到内部造成阻塞,且在内圈和外圈内侧的沟槽上设有与滚子接触的柔性圈,降低了滚子在运转时的噪音且也具有缓冲效果,同时避免了滚子和内圈、外圈的沟槽直接接触,也就避免了它们直接的摩擦,避免了损耗,提高了使用寿命,在内圈外侧上胶合的减震硅胶可以增大与插接转轴的接触摩擦,降低了内圈和插接转轴在运转时的震动,这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使用操作方便,同时具有减震、降低摩擦损耗的特性,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外圈;2、注油孔;3、内圈;4、减震硅胶;5、防尘盖;6、保持架;7、滚子;8、沟槽;9、柔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床轴承座用轴承,包括外圈1,外圈1上设置贯穿外圈1有注油孔2;外圈1的内侧设置有沟槽8;沟槽8的一侧设置有柔性圈9;滚子7上套接有保持架6;滚子7的一侧是柔性圈9;柔性圈9设置在内圈3内侧的沟槽8上;内圈3和外圈1之间设置有位于保持架6一侧的防尘盖5;内圈3的外侧上设置有减震硅胶4。
外圈1和内圈3的外侧边缘上开有倒角,保证了轴承整体的使用精度较高;防尘盖5左右对称外圈1和内圈3设置有两个,左右两边可同时密闭防尘;减震硅胶4的外表面上加工有滚纹,增大了接触摩擦,使得转轴和内圈3接触紧密;保持架6为铆钉型保持架,安装简单且保持性较好;减震硅胶4通过胶合剂粘结在内圈3的外侧上,保证了减震硅胶4在内圈3上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优思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优思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8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渔网耐候性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耐磨聚乙烯渔网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