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焦超广角小型定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8004.7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5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官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G02B13/18;G02B1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1 | 代理人: | 韩绍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焦超 广角 小型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短焦超广角小型定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安防监控系统变得越来越普及和高端。芯片在更新换代,监控镜头的各方面性能包括视场角、通光孔径、像素、像面大小等也在优化,其中超广角定焦镜头是占需求很大比例的镜头之一,其特点是焦距短,视场角大,监控的范围很广,现有的定焦广角镜头焦距普遍在2.8mm左右,最大视场角约为140度,畸变较大,且在像面边缘分辨率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短焦超广角小型定焦镜头,实现了日夜共焦功能,在可见光成清晰像的情况下无需调焦即可对红外光也成清晰像,同时,具备温度补偿功能,即达到在-30°~+80°的环境下使用不跑焦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短焦超广角小型定焦镜头,包括:沿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与整个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1.15<∣f2/f∣<1.42;
1.34<∣f4/f∣<1.62;
0.94<∣f5/f∣<1.22;
1.31<∣f6/f∣<1.65;
其中,所述f为所述整个镜头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优选地,所述整个镜头的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8mm≤f≤3.0mm;
所述整个镜头的视场角FOV满足如下关系:120°≤FOV≤180°;
所述整个镜头的光圈FNO满足如下关系:FNO≥2.0;
所述整个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关系:13mm≤TTL≤24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负光焦的玻璃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凹负光角度的塑料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凸正光焦度的玻璃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正光焦度的塑料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凹负光焦的塑料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凸正光焦度的塑料透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凹负光角度的塑料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凸正光焦度的玻璃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正光焦度的塑料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凹负光焦的塑料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凸正光焦度的塑料透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z为所述非球面透镜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y的位置时,距所述非球面透镜顶点的距离矢高,c=1/R,R表示所述非球面透镜面型中心的曲率半径,k表示圆锥系数,参数A、B、C、D、E、F为高次非球面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直接承靠,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通过隔圈紧靠,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通过隔圈紧靠,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通过soma紧靠,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通过soma紧靠。
优选地,所述整个镜头的长度小于15.2mm。
本实用新型的短焦超广角小型定焦镜头,可见光二百万像素,通过合理组合实现大孔径F2.0,具有成像质量良好,并使得红外在不重新聚焦的前提下亦能达到二百万像素,实现了即使在夜晚低照度下也能实现清晰明亮的监控画面的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能够达到在-30~+80度环境下使用不虚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短焦超广角小型定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行车记录、运动摄影、家居安防等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8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