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模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7886.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0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斌;刘浩;刘隆和;张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235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穿壁焊 效果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模盒,用于对铅酸蓄电池中所有需穿壁焊电池生产时的穿壁焊效果进行检测。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及穿壁焊模具调试时,现都采用电池壳体进行仿真验证,为防止穿壁焊过程中产生的报废、虚假焊、冷焊、气孔等问题的发生与控制,现很多企业对其严格把控,采用间断性效果验证方式来控制此类现象的发生,间断性效果验证基本为30分钟到1小时之内必须对穿壁焊效果进行验证,在这种验证过程与穿壁焊模具调试过程中会使大量的电池壳体报废,增加生产成本,对公司资源也产生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模盒,其利用仿真壳体进行穿壁焊效果验证及穿壁焊模具调试,使资源浪费降到最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模盒,包括其顶部敞口的仿真电池壳,该仿真电池壳内可拆卸地固定有至少两块竖直平行分布的仿真电池隔墙,所述仿真电池隔墙上开设有穿壁焊孔,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仿真电池隔墙之间以及最外侧的所述仿真电池隔墙与所述仿真电池壳的左右侧壁之间均布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汇流排定位块,每一个所述汇流排定位块上均螺纹连接有一根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每一根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均与所述仿真电池壳的底壁枢转连接。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是通过与之同轴布置的轴承枢转连接在所述仿真电池壳的底壁上的,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上,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嵌设在所述仿真电池壳的底壁中。
每一个所述汇流排定位块上均活动穿设有两根竖直的且相互隔开导向轴,每一根所述导向轴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仿真电池壳的底壁上。
所述导向轴的下端是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所述仿真电池壳的底壁上的。
每一块所述仿真电池隔墙上均开设有两个所述穿壁焊孔。
所述仿真电池隔墙共设置有五块,且这五块仿真电池隔墙等间距布置。
所述仿真电池壳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自其顶部向下延伸的隔墙夹持缝,所述仿真电池隔墙插设固定于所述隔墙夹持缝中。
所述仿真电池隔墙长度两端成型有竖直延伸的、且抵靠在所述仿真电池隔墙前后两侧壁外侧的隔墙限位筋。
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向上穿出所述汇流排定位块外,并且其上固定设置有旋转钮。
所述仿真电池壳为矩形壳。
本申请的优势在于:本申请通过制造仿真壳体,将仿真电池隔墙做成可拆卸式结构,随时可对穿壁焊效果验证,而且能够对调试过程中产生的报废隔墙进行更换,以便进入下一次验证与调试。同时,汇流排的安装位也能够调节螺杆进行进行调控,以便满足各种高度的穿壁焊孔位。本申请解决了所有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模具调试及效果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壳体报废问题,而且简化了检测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模盒的整体外观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模盒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模盒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铅酸蓄电池穿壁焊效果检测模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节螺杆与仿真电池壳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仿真电池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仿真电池壳,2-仿真电池隔墙,201-穿壁焊孔,202-隔墙限位筋,3-汇流排定位块,4-调节螺杆,401-旋转钮,5-轴承,6-导向轴,A-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会意识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具体细节描述可以被省略,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件或材料。在一些例子中,一些实施方式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7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