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铁壳铆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6743.2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谢燕华;丁远双;杜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都怡信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23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铁壳铆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铁壳铆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气动VGA自动铁壳铆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脑画面共享需求不断增加,而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与外部显示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模拟VGA接口连接,这种接口是电脑显示器上最主要的接口,从块头巨大的CRT显示器时代开始,VGA接口就被使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生产上出现了很多种VGA接口内马口铁的铆合工艺,最主流的还是靠人工铆压。由于VGA接口生产的大众化和广泛化,人工铆压会导致接口的生产成本上升,同时束缚劳动力的优秀配置。人工进行机械的铆压不但效率低而且成本高,还会有许多的铁壳铆压不紧,进一步导致VGA接口的生产受阻,企业竞争力下降。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铁壳铆压生产既能精准到位的快速铆压,又能降低人工手动铆压的巨大成本,本实用新型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铁壳铆压装置。
2.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铁壳铆压装置,包括底座、压力气源、控制阀、前气缸、后气缸、前铆压治具、后铆压治具、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总气管、前气缸气管及后气缸气管。
所述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固定待铆压铁壳,所述前铆压治具及后铆压治具分别相向安置在所述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的两侧。
所述前铆压治具一端边缘设有悬出的前铆压突触,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前气缸上,所述前铆压治具可随前气缸驱动往复运动。
所述后铆压治具一端边缘设有悬出的后铆压突触,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后气缸上,所述后铆压治具可随后气缸驱动往复运动。
所述前气缸和后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前铆压治具设有前铆压突触的一端靠近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所述后铆压治具设有后铆压突触的一端靠近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
所述前铆压突触及所述后铆压突触用来与固定在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上的待铆压铁壳上的铆合片接触,以便压紧铆合片铆合铁壳。
所述压力气源通过总气管连接到所述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前气缸气管和后气缸气管分别连接到前气缸和后气缸。
优选地,所述前铆压治具及后铆压治具安置在底座上,且可沿底座表面滑动。
优选地,所述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以插入固定的形式固定待铆压铁壳,铆合片露在外部。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安装在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前铆压治具的前铆压突触和后铆压治具的后铆压突触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铁壳铆压装置工作时,待铆压铁壳固定在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上,露出铆合片,控制阀将气送入前气缸和后气缸当中,前后气缸带动前铆压治具及后铆压治具往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方向合拢,前铆压突触及后铆压突触冲压铆合片,达到铆合待铆压铁壳的目的。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铁壳铆压治具,通过气缸带动前铆压治具及后铆压治具移动,冲压铆合片实现铁壳的自动铆压,使铆合工艺省工省时,同时保证铆合质量。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通过简单的插入方式固定待铆压铁壳,与前后铆压突触相互配合,高效稳定地将铆合片压紧铆合。相比于传统的铆合方法,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铆合效率,降低了产品次品率,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铁壳铆压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铁壳铆压装置铆合示意图
图3是待铆压铁壳铆压完成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自动铁壳铆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压力气源、控制阀12、前气缸7、后气缸8、前铆压治具3、后铆压治具5、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2、总气管9、前气缸气管10及后气缸气管11。
所述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用于固定待铆压铁壳,所述前铆压治具3及后铆压治具4分别相向安置在所述待铆压铁壳固定治具2的两侧。
所述前铆压治具3一端边缘设有悬出的前铆压突触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前气缸7上,所述前铆压治具3可随前气缸7驱动往复运动。
所述后铆压治具5一端边缘设有悬出的后铆压突触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后气缸8上,所述后铆压治具5可随后气缸8驱动往复运动。
所述前气缸7和后气缸8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都怡信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于都怡信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6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瓶盖(15)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电动摩托车的电池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