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构造煤型煤制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6339.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4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刚;贾炳;杜晨军;王辰霖;李景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构造 煤型煤 制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瓦斯地质及煤矿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造煤型煤的制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煤的原生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构造破坏,形成了碎裂煤、碎粒煤和糜棱煤等构造煤,由于其力学性质差,瓦斯含量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构造煤发育区成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重灾区,严重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作业。
煤体力学性质的准确测定对于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有着重要意义,其力学性质的测定通常是借助于标准柱状样,进行液压伺服实验机下的力学实验。然而,由于构造作用对煤体结构的强烈破坏,尤其对于碎粒煤、糜棱煤这类残余强度低的煤体,无法直接钻取标准原煤柱状样,而型煤制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煤体成型、成柱的方法。鉴于,现有方法制取的型煤表面存在力学结构弱面这一缺陷,如何制取一种不含结构面的构造煤型煤对于准确测定该类煤体的力学性质显然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构造煤型煤制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型煤制取的不足之处,对于构造煤力学性质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构造煤型煤制取装置,包括:压力控制仪1、液压泵2、千斤顶3、传力杆4、固体压力传感器5、样品室6、构造煤7、伸缩式托盘8、底座9。其中,样品室6为圆筒钢制结构;伸缩式托盘8通过焊接固定于样品室6表面,托盘可上下移动;底座9为正方体中空钢制框架结构,根据型煤制作的需要,可自由翻转。
所述样品室6为圆筒钢制结构,可以保证制取的构造煤型煤表面不含力学结构面。
所述伸缩式托盘8,可以保证制取的构造煤型煤从样品室6安全退出。
所述传力杆4的外径小于样品室6的内径。
所述样品室6的内径小于底座内腔直径92,外径大于底座内腔直径92,可保证样品室6能支架于底座9上方。
所述固体压力传感器5放置于构造煤7上面,可以检测煤样承载的应力大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构造煤的成型及成型后煤柱的安全退出。
本装置为构造煤型煤的制取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该装置样品室为圆筒钢制结构,可以保证制取的构造煤型煤表面不含力学结构面。
(2)该装置伸缩式托盘,保证构造煤压制成型后从样品室安全退出。
(3)该装置费用低、便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样品室6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底座9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底座9的左视图。
图5为图1中底座9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构造煤型煤制取装置,包括压力控制仪1、液压泵2、千斤顶3、传力杆4、固体压力传感器5、样品室6、构造煤7、伸缩式托盘8、底座9;其中,样品室6为圆筒钢制结构;伸缩式托盘8通过焊接固定于样品室6表面,托盘可上下移动;底座9为正方体中空钢制框架结构,根据型煤制作的需要,可自由翻转。
所述样品室6为圆筒钢制结构,可以保证制取的构造煤型煤表面不含力学结构面。
所述伸缩式托盘8,可以保证制取的构造煤型煤从样品室6安全退出。
所述传力杆4的外径小于样品室6的内径。
所述样品室6的内径小于底座9左视图的内腔直径92,外径大于底座9左视图的内腔直径92,可保证底座9翻转后,样品室6能支架于底座92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翻转底座9,使底座9的俯视图91面向上;若91面处于向上的状态,则不必翻转。
将伸缩式托盘8向上移动至样品室6的底端,进一步将样品室6放置于底座9的91面上。
在构造煤发育的煤矿区采集构造煤,按一定标准将所采集的煤样包装后运至实验室,进一步取部分构造煤7放入样品室6。
放置固体压力传感器5在构造煤7上面。
传力杆4垂向放置,一端抵固体压力传感器5;另一端抵千斤顶3端头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6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