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5844.8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0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章德;李章孔;蔡锦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瑞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梁月钊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透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透液(以下简称为“渗透液”)中含有非常多的污染物质,且浓度很高,而且这些污染物组成和浓度与填埋场的环境条件、填埋年限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水质水量变化大且成分复杂,生物可降解性差,成为环境的巨大威胁,渗滤液不经处理完全排入江河湖泊,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会使水生生物和农作物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对有机物、氮、磷及重金属的过滤、分解效率不高,过滤的水质不稳定,难以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标准。专利号为ZL201220110944.0的中国专利于2012年11 月21日公开了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能将MBR和DTRO两种处理方式组合起来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可实现垃圾渗透液的就地处理、提高对氨氮及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处理的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但是这种装置成本太高,因此需要对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效能,使废水达标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渗透液处理装置存在缺陷或处理垃圾渗透液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合理的前处理,去除杂质,提高渗透液可生化性,合理利用了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去除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可发挥各方法的互补的优势,处理效果好,能达标排放,成本低。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过滤池、沉淀池、pH值调节池、生化池、厌氧池、反硝化池、硝化池、第二过滤池、污泥浓缩池、检测池、清水池,所述第一过滤池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pH值调节池相连;所述pH值调节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池相连;所述生化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池相连;所述厌氧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反硝化池相连;所述反硝化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硝化池相连;所述硝化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相连;所述第二过滤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检测池相连;所述检测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清水池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池上设有第一过滤池进水管,所述第一过滤池内设有栅网,所述栅网的栅格间隙大小为0.01-1cm。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分离滤板,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维持温度在22-30℃。
进一步地,所述生化池设有生化池进气管、曝气管、观察口,所述生化池进气管设在所述生化池上,所述曝气管设在所述生化池底部,所述观察口设在所述生化池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上设有清水池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效果:
(1)利用合理的前处理,去除杂质,提高渗透液可生化性,合理利用了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去除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可发挥各方法的互补的优势,处理效果好,能达标排放,成本低;
(2)各装置的排放液都能回流再处理,减少处理过程中再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过滤池,1-1为第一过滤池进水管,2为沉淀池,3为pH值调节池,4为生化池,41为生化池进气管,42为曝气管,43为观察口,5为厌氧池,6为反硝化池,7为硝化池,8为第二过滤池,9为污泥浓缩池,10为检测池,11为清水池,111为清水池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如图1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瑞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瑞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5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