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鼓加热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5832.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景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8 | 分类号: | B01J19/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鼓加热搅拌装置,属于高粘聚合物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可用于聚酯、尼龙等物料的加热、干燥及固相聚合。
背景技术
聚酯固相缩聚增粘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聚酯固相缩聚增粘是将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聚酯预聚体加热到其熔点以下玻璃化温度以上,通过抽真空或惰性气体的保护并带走小分子产物,使缩聚反应得到继续。传统上采用真空转鼓进行固相缩聚,采用转鼓加热油管作用在于使转鼓中的聚酯切片按照设定曲线升温,使其在固态下可以达到反应条件。
公告号为CN 201276613Y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电加热的转鼓装置,在转鼓的投料口和出料口附近设置了电加热棒。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综合能耗比较高,对企业的电力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开号为CN 104324663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转鼓加热装置,在转鼓中设有多根第一加热油管,多根第一加热油管沿转鼓的内壁均匀分布,转鼓中还设有两根相互垂直、并贯通于转鼓的第二加热油管。该转鼓加热装置虽然增加了第二加热油管,但是总体的加热面积仍然比较小,总体加热时间仍然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转鼓加热搅拌装置,加热面积大,物料混合搅拌效果好,物料受热均匀、干燥及固相聚合速度快。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鼓加热搅拌装置,包括转鼓壳体,所述转鼓壳体包括相互嵌套且共轴线的转鼓内壳和转鼓外壳,所述转鼓壳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水平面呈25°~33°夹角,所述转鼓壳体的左、右侧角部分别设有共轴线且沿水平线向外延伸的转鼓轴,所述转鼓轴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支座上,所述转鼓壳体由转鼓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转鼓壳体的上侧或下侧角部设有进出料口,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设有用于抽气的抽气帽,所述转鼓内壳和转鼓外壳之间设有夹套加热腔,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设有导热油加热盘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当进出料口朝上时,将物料从进出料口投入转鼓壳体的内腔,然后将进出料口关闭;转鼓壳体在转鼓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旋转,物料在转鼓壳体内腔被反复翻转,夹套加热腔和导热油加热盘管对物料进行双重加热,使物料迅速干燥并被加热到其熔点以下玻璃化温度以上,通过抽气帽将加热产生的小分子产物抽出,使缩聚反应得到继续,物料迅速增粘。转鼓壳体的轴线与水平面呈25°~33°夹角既可以保证物料在转鼓壳体内腔的轴向流动性,又能避免物料过于堆积在下方角部,保持较大的散布面积,使物料与夹套加热面和导热油加热盘管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转鼓轴均为空心轴,其中一根转鼓轴为抽真空端转鼓轴,另一根转鼓轴为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的外端头安装有抽真空端旋转接头,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的中心管沿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的中心孔伸入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且拐弯向上,所述抽气帽安装在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内端头上部,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外端头伸出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外且连接有抽真空口。抽真空口与负压系统相连接,抽真空端转鼓轴在转动时,抽真空端旋转接头的中心管保持不动,抽气帽的顶部始终朝上且始终位于转鼓壳体内腔的上半部,保证抽真空的效果且避免物料颗粒落入抽气帽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5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料(五彩韵味)
- 下一篇:面料(NB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