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脱硫净水网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4384.7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5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艾尼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脱硫 净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环保脱硫净水网,属于过滤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净化是指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杂质,使物品达到纯净的程度。概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将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的工程学科。空气净化器(又称为室内空气净化器)广泛应用于空调房间如办公室、宾馆、民用住宅、医院病房以及其他需要净化空气的实验室、计算机房等场所,它对于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大为有益,例如现在社会中二氧化硫就是较大的环保问题,所以需要一种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脱硫净水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环保脱硫净水网,包括主体部分以及监测结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端盖、筒体、出气管、单向电磁阀一、进气管、单向电磁阀二、可视窗、出水管、活性炭吸附层、过滤网以及喷淋头,所述筒体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筒体的上端安装有端盖,所述可视窗位于筒体的侧面位置,所述出水管位于筒体的左侧位置,所述出气管位于筒体右侧端面的上侧位置,所述出气管与单向电磁阀一装配在一起,所述进气管位于筒体下侧的右侧位置,所述进气管与单向电磁阀二装配在一起,所述活性炭吸附层、过滤网以及喷淋头位于筒体的内部,所述喷淋头位于筒体内部的底部位置,所述喷淋头通过安装架与进水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喷淋头的上端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层。
所述监测结构包括二氧化硫传感器、单片机、继电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二氧化硫传感器安装在筒体内部的上侧位置,所述二氧化硫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磁单向阀一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磁单向阀二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头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喷淋头之间等距进行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4G通信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为150。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内部分布有导流板且导流板的坡度为2。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与中和剂添加管道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脱硫净水网,通过在传统的净化网上增加可视窗来实现对筒体内部情况的观察,该设计解决了传统净化设备无法对内部进行观察的问题,解决了传统筒体内部腐蚀情况外部人员无法了解的问题,另外喷淋头的设计则实现对气体中二氧化硫的除去,通过喷洒添加有中和剂的水液实现中和作用,另外过滤网可以过滤掉空气中较多的灰尘,进而起到了过滤的作用,配合活性炭吸附层实现对空气中体积较小的杂质进行过滤,进而起到了清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脱硫净水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脱硫净水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脱硫净水网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端盖、2-筒体、3-出气管、4-单向电磁阀一、5-进气管、6-单向电磁阀二、7-可视窗、8-出水管、9-活性炭吸附层、10-过滤网、11-喷淋头、12-二氧化硫传感器、13-单片机、14-继电器、15-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艾尼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艾尼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4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