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3986.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5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名涛;肖小亭;温剑平;李俊达;肖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47 | 分类号: | B21D26/047;B21D26/03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制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管管道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支管的支管管道特别是并排三支管因其结构的特点,在石油化工、汽车排气管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各管道系统中均有广泛应用。
目前,成形并排三支管此类结构的零件多采用焊接和铸造工艺。采用焊接工艺,通过在主管上预成形支管所对应的孔,然后将支管与主管焊接成形,该方法虽然可以得到任意支管高度的并排三支管,但由于焊缝处容易存在焊渣、孔洞等缺陷易导致生锈、泄露等问题。采用铸造工艺,因铸造过程中易出现偏析、缩孔以及缩松等问题,进而会造成零件力学性能低,影响其成形质量和使用寿命。
还有一种通过对直通管材施加内压获得整体式并排三支管的方法,其可以克服焊接和铸造成形的不足,但在成形过程中支管难以获得轴向进给的补料,易造成管材提早减薄而出现破裂的缺陷,导致支管的成形高度受到限制,约束了并排三支管的应用范围。
因此如何使支管管道成形质量好且支管高度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其结构设计可以使支管管道成形质量好且支管高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管坯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闭合形成与所述支管管道外形一致的内腔,在将所述管坯放置在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时,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具有能够对所述管坯上下径向施压的间隙,还包括设在所述管坯两端且用于密封的两个弹性密封塞,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塞上安装有用于向所述管坯内充压的充压装置。
优选地,在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的间隙内放置有设在所述管坯左右两侧且用于对所述管坯左右方向径向施压的左冲头和右冲头。
优选地,所述密封塞具体为橡胶塞。
优选地,两个所述密封塞中的一个上安装有所述充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充压装置具体为用于向所述管坯内充液的充液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管坯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闭合形成与支管管道外形一致的内腔,在将管坯放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时,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具有能够对管坯上下径向施压的间隙,还包括设在管坯两端且用于密封的两个弹性密封塞,至少一个密封塞上安装有用于向管坯内充压的充压装置。
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上下夹持管坯,并在管坯的两端压入弹性密封塞,使管坯两端密封,再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对管坯上下径向施压,且同时通过充压装置向管坯内充压,使管坯同时受到径向压力和内压的共同作用,从而使管坯材料流向上模具上与支管对应的通孔内,形成支管,完成支管管道的成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可以使支管管道成形质量好且支管高度高,可以解决支管胀形时补料难而造成支管高度低和破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6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对管坯进行镦压的主视剖视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对管坯进行径压胀形的示意图。
其中,L为放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管坯的上下两侧的距离;上图6中,D为管坯左右两侧壁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其结构设计可以使支管管道成形质量好且支管高度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管管道的制造装置对管坯进行径压胀形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39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