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3016.0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3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伟;刘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2/7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11375 | 代理人: | 徐婕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pcie 信号 互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
背景技术
在服务器、存储器等设备的高速主板、背板驱动高速图像运算处理器及其他所有使用高速PCIE通信产品中,采用带PCB的PCIE母头插槽、高速线缆和PCIE公头组成的无源线缆实现长距离PCIE物理连接,但由于机箱内部物理距离限制、主板内存的不断提升,以及高速图像运算处理器速率的提高,传统的高速图像运算处理器等设备直接连接PCIE无法满足要求,无信号优化的延长线会产生信号失真,线材、线长、连接器等的损耗对信号的影响被无限放大,最终因PCIE信号衰减无信号优化的延长线已无法满足高性能计算机信号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解决了线长限制和PCIE信号衰减太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PCIE母头插槽、高速线缆和优化插接部,所述的优化插接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优化PCB板,所述的优化PCB板上设有中继器、接线端和插接端,所述的接线端和插接端均与中继器连通,所述的高速线缆的一端焊接在优化插接部的接线端,另一端与PCIE母头插槽连通。
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PCIE母头插槽、PCIE公头、高速线缆和优化插接部,所述的优化插接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优化PCB板,所述的优化PCB板上设有中继器、接线端和插接端,所述的接线端和插接端均与中继器连通,所述的高速线缆的一端与PCIE公头连通,另一端焊接在优化插接部的接线端上,优化插接部的插接端与PCIE母头插槽连接。
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PCIE母头插槽、高速线缆和优化插接部,所述的优化插接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优化PCB板,所述的优化PCB板上设有中继器、接线端和插接端,所述的接线端和插接端均与中继器连通,所述的高速线缆的两端均焊接有一优化插接部,并且焊接在优化插接部的接线端,其中一个优化插接部的插接端连接PCIE母头插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优化PCB板为有源电器件,有16个通道支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中继器直接设计在高速线缆端,即使线身长度为1米的情况下,速度也可以达到9GHz,并且补偿8db的线身损耗,同时消除输入随机抖动(Rj)确定性抖动(Dj)等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化PCB线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技术测试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实施例,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包括PCIE母头插槽10、高速线缆20和优化插接部,优化插接部包括外壳31和安装在外壳31内的优化PCB板32,优化PCB板32为有源电器件,有16个通道支持,并且支持PCIE GEN1、GEN2、GEN3,所述的优化PCB板32上设有中继器321、接线端322和插接端323,所述的接线端322和插接端323均与中继器321连通,高速线缆20的一端焊接在优化插接部的接线端322,另一端与PCIE母头插槽10连通,通过中继器321的设置,使用中继器321将信号放大再生,可以扩大信号传输的网络距离,减少信号的衰弱。
图3所示实施例,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包括PCIE母头插槽10、PCIE公头40、高速线缆20和优化插接部,所述的优化插接部包括外壳31和安装在外壳31内的优化PCB板32,所述的优化PCB板32上设有中继器321、接线端322和插接端323,所述的接线端322和插接端323均与中继器321连通,所述的高速线缆20的一端与PCIE公头40连通,另一端焊接在优化插接部的接线端322上,优化插接部的插接端323与PCIE母头插槽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3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