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愈伤组织培养器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2638.1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9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红;严丹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2;C12M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组织培养 器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器皿,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愈伤组织培养器皿。
背景技术
目前,培养皿的材质基本上分为塑料和玻璃的两类,一般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可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以及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等。现有的用于植物愈伤组织培养的培养器皿大多存在盖部与底部安装不稳固的情况以及存在一定细菌污染的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操作上还需要一些外用材料加以稳固,操作相对繁琐。另一方面,现有的培养器皿还存在透气性不好的缺点,无法满足植物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对空气流通和水分的要求,不利于植物愈伤组织培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盖部与底部不易松脱,便于存放,加工简单且环保有效的植物愈伤组织培养器皿,其能有效隔绝细菌对植物组织的潜在威胁,保证空气和水分的流通,并能显著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有利于植物愈伤组织培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植物愈伤组织培养器皿,包括培养皿和上盖,所述的培养皿与上盖通过无缝隙合连接,并在培养皿与上盖之间设置可拆卸、循环利用连接带来固定,在培养皿外壁处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凸起点,在上盖上表面边缘处同时设置相对应凸起点,凸起点用于连接带对培养皿和上盖进行按扣式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上表面正中间位置设置有圆柱形通气空腔层,所述的圆柱形通气空腔层包括带有2-4个小透气孔的盖部以及与培养皿的上盖注塑一体的设置有透气膜的底部,同时空腔层内可放置脱脂棉或透气膜,这样可保证光照充足,隔绝细菌,同时保证空气和水分的流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培养皿和上盖均采用透明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的圆柱形通气空腔层的含小透气孔的盖部和与培养皿的上盖注塑一体的设置有透气膜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并且在其含小透气孔的盖部上设置有便于旋转的凸缘,这样可方便旋开更换其内放置的脱脂棉或透气膜;或是利用选择材质上有一定弹性的含小透气孔的盖部,在其高度约一半处设置内凹点,通过类似按扣的方式连接圆柱形通气空腔层的盖部和底部,并且圆柱形通气空腔层盖部的直径需稍大于底部的直径,这样有利于固定,同时也有助于和盖部上设置的凸缘互作,便于打开更换其内放置的脱脂棉或透气膜。
作为优选,所述的圆柱形通气空腔层,整体占用位置需小于上盖直径,其高度与培养皿的上盖上表面几乎齐平,整体伸入上盖内表面为6-9mm,同时培养皿高度要高于上盖,这样有利于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并且便于观察植物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的培养皿与上盖间通过无缝隙合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设置可拆卸、循环利用连接带固定。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传统培养皿盖部与底部不稳固的缺点,方便操作,同时可以隔绝细菌对植物组织的侵害,还能起到一定环保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材质普遍,透明,便于观察,同时有利于阳光的照射。培养皿的上盖设置的圆柱形通气空腔层装置,有利于空气和水分的流通,同时能有效避免细菌的进入侵害植物组织,也有利于调节培养皿的温度和湿度。培养皿和上盖间的无缝隙合连接和可拆卸、循环利用连接带的设置,方便操作,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培养皿盖部与底部不稳固的缺点,并且起到一定隔绝细菌和环保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内圆柱形通气空腔层结构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内圆柱形通气空腔层结构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培养皿、2-上盖、3-圆柱形通气空腔层、31-圆柱形通气空腔层底部、32-圆柱形通气空腔层的盖部、33-凸缘、34-小透气孔、35-螺纹、36-内凹点、4-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师范学院,未经湖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26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田施工风险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氮气机的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