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轴盘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2041.7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6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周会中;张焕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朗迪叶轮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1548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轴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轴盘。
背景技术
贯流风叶是一种空调风叶,贯流风叶包括电机轴盘、钢轴盘和若干个设置于电机轴盘和钢轴盘之间的中节盘连接构成。传统贯流风叶中的钢轴盘包括盘体和钢轴,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之处:1,现有钢轴盘的盘体上未设置加强结构,致使钢轴盘的强度不足,使用时容易出现竖直跌落盘面开裂现象。2,传统工艺中,中节盘和钢轴盘之间通过人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但随着自动焊接机的发展使用,贯流风叶也逐步采用机械焊接代替人工焊接,但由于钢轴盘上会设置有定位孔和顶针孔,而传统人工识别的定位孔为圆柱形,相对精度较低,自动焊接机利用的是二维投影的原理寻找定位孔,因此无法区别图中的定位孔还是顶针孔,急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轴盘,该钢轴盘一方面提升强度,减少使用中产生的损伤;另一方面对其定位孔进行优化,适应于自动焊接机加工。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轴盘,包括盘体和钢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内侧端面中心处突出设有轴套部,钢轴的轴端由盘体外侧端面穿入并固定在轴套部内;所述盘体的内侧端面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凸台和多条加强筋,凸台以轴套部为中心;多条加强筋以轴套部为中心周向布局,加强筋沿盘体径向设置于凸台之上,加强筋的内侧端部一体连接于轴套部上;所述盘体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叶片对接槽,多个叶片对接槽沿同一圆周面规则设置于内侧端面的外端部上;所述圆周面上还设有顶针孔和定位孔,顶针孔和定位孔沿盘体轴向开设的盲孔;所述定位孔呈圆台形,定位孔的孔口端面和孔底端面是以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圆。
作为优选,所述凸台为锥形台,凸台的底部一体连接在盘体内侧端面上,凸台的顶部一体连接于轴套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多条加强筋以轴套部为中心周向规则布局,多条加强筋的外端部处于同一圆周线上,且相邻两条加强筋之间构成的弧心角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外端部所在圆周线的直径大于凸台的底面直径,加强筋外端部的底面连接在凸台外侧的盘体内侧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外端部所在圆周线的直径等于凸台的底面直径,加强筋的底面全部连接在凸台表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对接槽的截面呈圆弧形,叶片对接槽的槽底面上设有叶片对接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钢轴盘,该钢轴盘用于贯流风叶上,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该钢轴盘的盘体内侧端面上设有凸台和多条加强筋,通过凸台和加强筋的设置,一方面加强了盘体与钢轴连接部位的强度,即轴套部的强度,从而使钢轴定位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加强了盘体的整体强度,使盘体抗跌落能力提升,减少使用中产生的损伤。二,该钢轴盘上的定位孔设置为圆台形,从而提升定位精度,适用自动焊接机作业。具体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1,在二维投影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同心圆的图形,与顶针孔的圆形区别,便于自动焊接机识别;2、圆台或圆锥的截面形成一个较大的反光面,可以增加定位精度;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且有效的降低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钢轴盘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轴盘的侧面结构剖视图一。
图3为钢轴盘的侧面结构剖视图二。
图4为钢轴盘的端面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的一种贯流风叶上的钢轴盘,包括盘体1和钢轴2。所述盘体1的内侧端面中心处突出设有轴套部12,钢轴2的轴端由盘体1外侧端面穿入并固定在轴套部12内。所述盘体1的内侧端面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凸台13和多条加强筋14,凸台13以轴套部12为中心。多条加强筋14以轴套部12为中心周向布局,加强筋14沿盘体1径向设置于凸台13之上,加强筋14的内侧端部一体连接于轴套部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朗迪叶轮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朗迪叶轮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2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办公台(702‑P04两人职员位)
- 下一篇:班台(701‑T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