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层蓄热式脱硝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1159.8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珊;钟贵全;王东方;王志军;杨玉地;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22 | 分类号: | F23D14/22;F23D14/66;F23D14/46;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 蓄热 式脱硝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蓄热脱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层蓄热式脱硝燃烧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天然气、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等能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愈加严峻。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量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况,大量污染性气体的排放,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不仅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问题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类活动排放的NOx90%以上来自燃料燃烧过程。各种工业炉窑、民用炉灶、机动车及其他内燃机中的燃料高温燃烧时,燃料中的含氮物质氧化生成NOx,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N2和O2也会生成NOx,因此,相当长的时期内,烟气中的NOx排放是导致我国大气NOx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减少固定源排放的NOx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蓄热式燃烧技术,即蓄热式余热回收技术,目前蓄热式余热回收技术,其蓄热室多为单一的直通蓄热室,单蓄热室布置方式多为横向排列布置,这就造成蓄热室占地面积较大,且高温蓄热室直接与外界接触,造成散热损失较大。
因此,现有的蓄热技术以及燃烧过程产生二氧化氮污染环境的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层蓄热式脱硝燃烧器,采用该燃烧器可以显著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并且散热损失明显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层式蓄热式脱硝燃烧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分层蓄热式脱硝燃烧器包括:
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内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流通道、蓄热室和燃烧室,所述蓄热室包括内层高温蓄热室和外层低温蓄热室,所述内层高温蓄热室和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外层低温蓄热室环绕在所述内层高温蓄热室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内层高温蓄热室与所述外层低温蓄热室之间设置隔板墙,所述外层低温蓄热室沿着远离所述流体通道方向依次包括脱硝蓄热室和低温蓄热室;
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内层高温蓄热室和所述燃烧室之间;
催化剂入口,所述催化剂入口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上;
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燃烧器本体上且与所述低温蓄热室连通;
煤气入口,所述煤气入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层蓄热式脱硝燃烧器通过采用由内层高温蓄热室和外层低温蓄热室组成的蓄热室,并且外层低温蓄热室环绕设置在内层高温蓄热室外表面上,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内层高温蓄热室直接与外界接触,进而降低蓄热室内的热量损失,同时通过采用由脱硝蓄热室和低温蓄热室组成的外层低温蓄热室,并且在气流通道上布置催化剂入口,使得燃烧室内产生的高温烟气经内层高温蓄热室换热后再经气流通道与催化剂接触,然后进入外层低温蓄热室中的脱硝蓄热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脱硝蓄热室中被脱除,最后脱硝后的烟气经低温蓄热室换热后再排出燃烧器,从而使得烟气达标排放。由此,本申请中通过将脱硝和蓄热技术有效结合,可以在实现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时降低蓄热室中散热损失。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分层蓄热式脱硝燃烧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任选的,所述燃烧器进一步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所述蓄热室和所述燃烧室的外表面上;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隔热层的外表面上。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蓄热室中散热损失。
任选的,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外层低温蓄热室外表面的隔热层材质为耐火砖,剩余部分的隔热层材质为烧嘴砖。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蓄热室中散热损失。
任选的,所述保温层材质为轻质浇注料。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蓄热室中散热损失。
任选的,所述燃烧器包括多个所述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均匀布置在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外表面。
任选的,所述燃烧器包括多个所述催化剂入口,所述多个催化剂入口靠近所述外层低温蓄热室设置。由此,可以显著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任选的,所述多个催化剂入口均匀布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上。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11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