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矿石品味的配矿调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38967.9 | 申请日: | 2016-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4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 发明(设计)人: | 魏臻;徐自军;程运安;汤俊;胡庆新;程磊;李谦;黄鹏;徐伟;闵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17/12 | 分类号: | B61C17/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矿石 品味 调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电机车轨道运输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矿石目标的配矿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矿石品味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在采矿过程中,提高矿石品味,可以增加精矿售价,使企业增加利润。而且从全局观点看,对节约能源作用十分大。目前,随着采掘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矿石的品味高低不同,转运环节需要进行配矿调度管理,传统的方法通常是根据工人调度经验进行符合矿石目标品味的人工定性配矿调度指挥,对调度通信的电话的依赖程度高,而且目标矿石品味的合格率较低。
而且,目前非煤矿山井下矿石主要采用轨道机车进行运转,在进行矿石装车时,由井下工人在矿石装车区域现场操作放矿控制器,矿石装车区域的粉尘大,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在2015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科技[2015]63号文】,强调“在大中型矿山,通过采用电机车远程遥控、有轨运输智能化调度与控制、视频无线传输、信集闭监控等技术,应用具有远程遥控或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的有轨运输电机车,结合自动放矿、溜井料位监测、自动化称重计量等配套手段,代替人工驾驶机车、人工放矿等工艺技术与装备,实现井下有轨运输系统无人操作,减少作业人员50%以上”。
因此,为了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使矿山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不同品质的矿石相互混合,使其产品既能满足用户要求,又能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基于矿石品味的配矿调度系统,以目标矿石品味的合格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基于矿石品味的配矿调度系统,该系统包括放矿控制器、车载控制器以及地面调度服务器;
放矿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接口与车载控制器连接,地面调度服务器通过通信网络分别与放矿控制器以及车载控制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地面调度服务器将配矿调度指令发送给矿石装载点的放矿控制器以及电机车上的车载控制器,该配矿调度指令包含该矿石装载点的矿石品味以及在该矿石装载点的装矿容量。放矿控制器和车载控制器两者根据地面调度服务器发送的配矿调度指令相互配合,完成放矿操作,在此过程中,矿石装载点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放矿控制器遥控电机车上的车载控制器,电机车上的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车载控制器遥控矿石装载点上的放矿控制器,且二者控制权限可以进行分配。因此,在装矿操作中,只需要矿石装载点的操作人员或者电机车上的操作人员即可单独的完成装矿任务,而不需要矿石装载点以及电机车上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配合来完成装矿任务,大大节省了劳动成本,提高了装矿效率和合格率,减少了调度对通信电话的依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矿石品味的配矿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另一种基于矿石品味的配矿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控制器的工作状态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放矿控制器与车载控制器配合完成放矿操作的工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所示,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矿石品味的配矿调度系统,该系统包括放矿控制器10、车载控制器20以及地面调度服务器30;放矿控制器10通过无线通信接口与车载控制器20连接,地面调度服务器30通过通信网络分别与放矿控制器10以及车载控制器20连接。
具体地,在工作过程中,将放矿控制器10安装在放矿机巷道内,用于控制放矿机振动以将矿石振落在电机车内。地面调度服务器30会发送配矿调度指令至放矿控制器10中,该出的配矿调度指令包含有矿石品味的配矿调度。
具体地,放矿控制器10包括控制主板11、控制显示模块12、WIFI模块13以及电源14;控制显示模块12通过RS485通信接口和模式选择硬件接口与控制主板11连接;WIFI模块13通过SPI接口与控制主板11连接且WIFI模块13为802.11/n无线通信接口并与车载控制器20连接;电源14与控制主板11连接为控制主板11供电;控制主板11与振动放矿电气柜40进行双向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89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