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电池自动平齐的电池输送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7521.4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5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林育锐;黄冲;严超雄;袁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电池 自动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烘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电池自动平齐的电池输送线。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生产过程注入电解液前,必须将电池内部进行充分干燥,否则电池内的水分会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性物质破坏电池,导致电池直接报废,甚至引发爆炸等的安全事故。
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干燥需要使用真空烘烤设备,电池烘烤结束后,还必须给电池降温,以满足下一道工序的温度要求。而实际生产中,锂电池烘烤设备为手动设备,电池上下料都必须人工完成,和电池生产的下一道工序(即注液工序)的转接也是由人工完成。搬运多个电池,重量一般达到几十公斤,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烘烤后的电池在送入注液机之前,必须在干燥环境,操作人员也必须在干燥环境作业,人体本身带有水分,不利于保证电池的品质。长期待在干燥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不利,同时工厂维持干燥环境需要有很大的成本。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干燥设备不仅耗时耗力,人工成本高昂,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因此亟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实现电池自动平齐的电池输送线,通过传感器和输送线的配合控制实现电池在输送线上的自动平齐,使下一工序可直接转移或衔接,无需额外的人工对齐或机器额外的对齐,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实现电池自动平齐的电池输送线,包括上料输送线和下料输送线;
所述上料输送线的末端相连于所述下料输送线的始端,所述下料输送线的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传感器,两所述进料传感器相对设置,所述下料输送线的末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到达传感器,两所述到达传感器相对设置,以所述下料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到达传感器与所述进料传感器的垂直距离的长度为一个电池的长度,所述下料输送线的末端设置有对齐板;
所述上料输送线和下料输送线分别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
更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限位装置;
所述限位装置架设于所述上料输送线和所述下料输送线的上方,且所述限位装置将所述上料输送线和所述下料输送线的输送空间分隔为至少两条用于容纳限位电池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上料输送线和所述下料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平行。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框架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有多条,多条所述限位杆分别间隔排列安装于所述框架内,其间隔的留空部用于放置电池,且所述限位杆平行于输送线的输送方向。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始端设置有加强杆。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下料输送线的端部设置有二次定位杆。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二次定位杆的首端的内侧面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
更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用于支撑限位杆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架设于所述限位杆的上方,且所述支撑框架设置有固定所述限位杆的支撑连杆。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杆的首端的上端面设置有夹具到位感应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料输送线为上料冷却输送线,所述上料输送线分为上料区和冷却区,所述冷却区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冷却装置。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排风口和冷风组构件,所述冷风组构件设置于所述冷却箱内的顶部,且靠近冷却箱的进口端设置,所述冷风组构件至少设置有1组,所述冷风组构件由多个风刀和进风管组成,所述风刀的出风口朝向所述上料输送线;所述排风口设置于所述冷却箱的上方,且所述排风口连通于所述冷却箱内的风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传感器和输送线的配合控制实现电池在输送线上的自动平齐,使下一工序可直接转移或衔接,无需额外的人工对齐或机器额外的对齐,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含有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含有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料输送线1、下料输送线2、进料传感器21、到达传感器22、对齐板23、冷却装置3、冷却箱31、风刀312、风窗311、排风口32、限位装置4、框架41、限位杆42、加强杆421、二次定位杆43、导向面431、支撑框架44、到位感应器4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7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频连接器及具有该音频连接器的电子产品
- 下一篇:插头端子组件及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