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高速阻尼力值的减振器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36907.3 | 申请日: | 2016-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 发明(设计)人: | 向治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 地址: | 6421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高速 阻尼力 减振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高速阻尼力值的减振器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压减振器,其阻尼力值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对于低速点来说,是合理的。可对于高速点说,往往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减振器运行在高速点时,其阻尼力值增大太多,导致减振器内液体压力过大,油封承受不了高压液体的冲击,减振器油就会从油封处喷出,导致减振器失效,丧失既定功能。如何降低高速时的阻尼力值,是减振器生产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降低活塞高速点的阻尼力值,使减振器具有良好的减振功能,不会出现高速漏现象的减振器总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方案为一种降低高速阻尼力值的减振器总成,包括上吊环、防尘罩盖、贮液筒、工作缸、底盖、下吊环、活塞阀分总成和底阀分总成;所述上吊环、防尘罩盖、贮液筒、工作缸、底盖和下吊环组装成一体;活塞阀分总成和底阀分总成分别封装在贮液筒中;所述活塞阀分总成套装在活塞杆上;底阀分总成固定安装在工作缸上,底阀分总成包括底阀杆、底阀阀片、底阀节流阀片、底阀座、底阀调节阀片、补偿阀阀片、补偿阀弹簧和底阀衬套;所述底阀座上分别开有补偿孔和压缩孔;补偿孔出口上设置补偿阀阀片和补偿阀弹簧;所述压缩孔进口上设置底阀调节阀片,出口上设置底阀节流阀片和底阀阀片。
作为优化,所述活塞阀分总成中活塞杆上套装活塞;活塞上设有复原孔;活塞前端设有下凹式圆柱台阶;在圆柱台阶上依次向外设有复原阀节流阀片、复原阀垫圈和复原阀簧片;所述复原阀簧片下端设有多组复原阀垫片;复原阀节流阀片、复原阀垫圈、复原阀簧片和复原阀垫片通过安装在活塞杆前端的复原阀挡板和复原阀螺母固定封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合理,降低活塞高速点的阻尼力值,使减振器具有良好的减振功能,不会出现高速漏现象。复原阀节流阀片、复原阀垫圈和复原阀簧片都安装在活塞前端的下凹式圆柱台阶上,此时的液体通流形成圆柱形通流缝隙,比传统圆锥形通流面积大得多,从而大大的降低了高速点的阻尼力值,使高速点的阻尼力值增幅很小,甚至没有增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阀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塞阀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上吊环1、防尘罩盖2、油封3、导向座4、防尘罩5、贮液筒6、工作缸7、活塞阀分总成8、底阀分总成9、底盖10、下吊环11、底阀杆12、底阀阀片13、底阀节流阀片14、底阀座15、底阀调节阀片16、补偿阀阀片17、补偿阀弹簧18、底阀衬套19、补偿孔20、压缩孔21、塞杆22、活塞23、复原孔24、复原阀节流阀片25、复原阀垫圈26、复原阀簧片27、复原阀垫片28、复原阀挡板29和复原阀螺母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降低高速阻尼力值的减振器总成,包括上吊环1、防尘罩盖2、贮液筒6、工作缸7、底盖10、下吊环11、活塞阀分总成8和底阀分总成9;所述上吊环1、防尘罩盖2、贮液筒6、工作缸7、底盖10和下吊环11组装成一体;活塞阀分总成8和底阀分总成9分别封装在贮液筒6中;所述活塞阀分总成8套装在活塞杆22上;底阀分总成8固定安装在工作缸7上,底阀分总成9包括底阀杆12、底阀阀片13、底阀节流阀片14、底阀座15、底阀调节阀片16、补偿阀阀片17、补偿阀弹簧18和底阀衬套19;所述底阀座15上分别开有补偿孔20和压缩孔21;补偿孔20出口上设置补偿阀阀片17和补偿阀弹簧18;所述压缩孔21进口上设置底阀调节阀片16,出口上设置底阀节流阀片14和底阀阀片13。
上吊环1与车身相连,下吊环11与车桥相连,起到固定减振器的作用。油封3起到密封减振器油液的作用。导向座4对活塞杆22起到导向的作用,并对工作缸进行定位。活塞阀分总成8和底阀分总成9起到形成减振器阻尼力值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6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