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5880.6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4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玲;王晓娟;苏晓丽;吴红娟;李文婷;刘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玲 |
主分类号: | A41D13/05 | 分类号: | A41D13/05;A41D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护人员 用护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常常需要将卧床的患者扶起来,使其保持坐姿;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病人家属的协助或者多名护士进行协助将患者扶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在扶起患者的时候,由于腰部会受较大的力,从而容易腰部用力过猛,从而损伤腰部;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研究表明,在扶起患者的时候,医护人员弯腰45度为最佳的角度,在该角度下,医护人员不易扭到腰同时又较为省力的将患者扶起。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其可用于医护人员扶起患者时使用,从而有效避免扶起过程中对腰部的损伤而且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
包括护腰带和45度夹板;
所述45度夹板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以及连接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合页轴;
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两端侧分别设有一角度调节的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的一端与下夹板通过旋转轴连接,其上端通过卡位连接在上夹板的侧壁的凸柱上;
所述护腰带包括前护腰部、后护腰部和松紧部;所述松紧部为松紧带,其设于所述前护腰部和后护腰部之间并通过粘扣连接;
所述前护腰部和后护腰部分别包括从内至外的贴肤层、填充层以及外罩层;
所述合页轴与嵌设于前护腰部的外罩层上的钢板一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其中,所述前护腰部上的钢板为矩形状,其粘附在所述外罩层上;其长度与合页轴相同。
如上所述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其中,所述贴肤层为一无纺布;
所述填充层内设有厚质的硅胶垫;
所述外罩层为硬质医用塑料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其中,所述下夹板的宽度为5cm;
所述上夹板为伸缩板体;
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均为硬质医用塑料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其中,所述后护腰部的上下端部均设有半圆形的护腰板;所述护腰板为具有柔韧性的医用塑料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其中,所述上板体的内侧壁上贴附有硅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其通过医护人员戴上该护腰装置,让保持医护人员的腰部保持45度的角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护腰角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当医护人员保持到45度时,其不仅可使医护人员起到最佳的护腰效果,而且具有省时省力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特点,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的结构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护腰带 2、45度夹板3、上夹板
4、下夹板 5、合页轴6、弧形卡槽
7、凸柱 8、前护腰部9、后护腰部
10、松紧带11、粘扣 12、贴肤层
13、填充层14、外罩层 15、钢板
16、护腰板17、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护人员用护腰装置,包括护腰带1和45度夹板2;所述45度夹板2包括上夹板3和下夹板4以及连接在上夹板3和下夹板4之间的合页轴5;所述上夹板3和下夹板4之间的两端侧分别设有一角度调节的弧形卡槽6,所述弧形卡槽6的一端与下夹板4通过旋转轴连接,其上端通过卡位连接在上夹板3的侧壁的凸柱7上;所述护腰带1包括前护腰部8、后护腰部9和松紧部;所述松紧部为松紧带10,其设于所述前护腰部8和后护腰部9之间并通过粘扣11连接;所述前护腰部8和后护腰部9分别包括从内至外的贴肤层12、填充层13以及外罩层14;所述合页轴5与嵌设于前护腰部8的外罩层14上的钢板15一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玲,未经刘小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58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