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室外空气质量检测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5476.9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9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冉;赵泽华;郭勇;胡康宁;杨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精怡科学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室外 空气质量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检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室外空气质量检测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种由空气质量引起的环境问题频繁发生,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上各种关于空气质量检测的装置也层出不穷,然而对于较为专业的、检测数据较为准确的室外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则较少,现有技术中的室外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均存在携带不便的问题,在携带室外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时往往需要携带支架等等,检测装置在检测时往往还会出现放置不稳或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而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且现有的检测装置往往一次只能检测一个高度的空气质量,检测缓慢,且检测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室外空气质量检测箱,解决现有技术中要单独携带支架的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检测时放置的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次只能检测一组空气数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室外空气质量检测箱,包括矩形箱,所述矩形箱包括可分别置物的矩形状的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检测主机和剂量计,箱盖内设置有支架和隔板,所述隔板一侧边与箱盖一内侧面铰接,箱盖内远离与隔板铰接侧面的两顶角位置设置有连接螺柱,隔板远离铰接侧边的两顶角位置设置有与连接螺柱相适应的连接螺孔,所述支架置于隔板与箱盖形成的储物空间内,所述箱盖外顶面和箱体外底面上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均设置为可伸缩可折叠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柱上设置有限位螺母,所述隔板低于箱盖口部位置设置。
优选的,所述检测主机内设置有微控制器、显示模块、检测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模块一和显示模块二,检测模块包括检测模块一和检测模块二。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剂量计放置槽一和剂量计放置槽二,所述剂量计放置槽一和剂量计放置槽二内均放置有剂量计。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分别铰接于箱盖外顶面和箱体外底面上的四个顶角处,并分别朝向箱盖外顶面和箱体外底面的中心位置折叠,所述支撑脚包括支撑柱和延伸柱,所述支撑柱和延伸柱上分别设置有卡孔和卡扣。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三角支撑底座、连接管和连接套,其中两连接管上设置有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便携式室外空气质量检测箱有益效果:
1、将检测主机、剂量计和支架均置于矩形箱内,便于携带;
2、在箱盖上设置隔板,且隔板可以通过连接螺柱、连接螺孔和限位螺母固定,避免将支架进行隔离,避免支架与箱体内的检测主机发生挤压和碰撞,保护检测主机;
3、在箱体底部设在支撑脚,抬高箱体,使得箱体自身即为一个工作台,避免了在室外工作时直接将箱体置于地面上而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在箱盖上设置支撑脚,增加矩形箱整体的稳定性;
4、支架设置为可拆卸状,便于支架的收纳,同时,两连接管上设置有支撑板,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本两连接管的位置,从而调节支撑板的高度,检测时,将剂量计置于支撑板上,实现一次测量两不同高度上的空气质量,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现有医疗中发现儿童患病率增长速度大于成年人患病增长率速度,这说明儿童生活的空气层内污染物与成人生活的空气层内污染物存在差异,本检测装置实现同时测量成人生活的空气层和儿童生活的空气层空气质量,提高空气质量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室外空气质量检测箱收起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室外空气质量检测箱展开示意图,
图3为支架组装后示意图,
图4为箱体或箱盖上支撑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精怡科学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精怡科学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5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高效散热的座式充电器
- 下一篇:基于无线通信的电量补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