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纳米聚烯烃绝缘声纳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5169.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3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戴光华;葛丽荣;吕发忠;圣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赛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18;H01B7/28;H01B7/282;H01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654 江苏省扬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纳米 烯烃 绝缘 声纳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纳米聚烯烃绝缘声纳电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普通船用信号电缆遇到海水时不能阻止海水经电缆内部渗透到舱室及进入仪器设备,不能确保水密舱隔壁经过电缆而进水。同时海水进入电缆内部也会腐蚀电缆从而造成整根电缆报废以及损坏与电缆连接的精密仪器如声纳设备。所以,高强度纳米聚烯烃绝缘声纳电缆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交直流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船舶用精密仪器的配套需求,提供一种高强度纳米聚烯烃绝缘声纳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电缆由设置在外护套内的四根电源线、十八对接收线组、两对发射线组、以及若干高强度锦纶绳构成,所述的四根电源线导体外分别设置电源线绝缘层;所述的十八对接收线组导体外分别设置接收线绝缘层并两芯相互对绞,对绞后设置接收线屏蔽层;所述的两对发射线组导体外分别设置发射线绝缘层并两芯相互对绞,对绞后设置发射线屏蔽层。
所述的导体为GB/T3956-2008的2类镀锡或不镀锡铜导体。
所述的电源线绝缘层、接收线绝缘层、发射线绝缘层为纳米聚烯烃绝缘料。
所述的高强度锦纶绳的拉力极限为1.5T。
所述的接收线屏蔽层、发射线屏蔽层为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屏蔽覆盖率为90%。
所述的外护套为聚氨酯护套料。
所述的外护套厚度为1.5-2.0mm。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性能好,安装方便。电缆具有抗水压、防水、抗干扰、耐腐蚀、耐低温等多种功能,同时实现信号传输的特点,适用于交直流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船舶用精密仪器的配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发射线导体,2是发射线绝缘层,3是发射线屏蔽层,4是接收线导体,5是接收线绝缘层,6是接收线屏蔽层,7是电源线导体,8是电源线绝缘层,9是锦纶绳,10是聚氨酯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强度纳米聚烯烃绝缘声纳电缆,所述的电缆由设置在外护套内的四根电源线、十八对接收线组、两对发射线组、以及若干高强度锦纶绳9构成,所述的四根电源线导体7外分别设置电源线绝缘层8;所述的十八对接收线导体4外分别设置接收线绝缘层5并两芯相互对绞,对绞后设置接收线屏蔽层6;所述的两对发射线导体1外分别设置发射线绝缘层2并两芯相互对绞,对绞后设置发射线屏蔽层3。
所述的导体为GB/T3956-2008的2类镀锡或不镀锡铜导体。
所述的电源线绝缘层8、接收线绝缘层5、发射线绝缘层2为纳米聚烯烃绝缘料。
所述的高强度锦纶绳9的拉力极限为1.5T。
所述的接收线屏蔽层6、发射线屏蔽层3为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屏蔽覆盖率为90%。
所述的外护套10为聚氨酯护套料。
所述的外护套10厚度为1.5-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赛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赛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5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安全管理方法及服务器
- 下一篇:告警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