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分档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35086.1 | 申请日: | 2016-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2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0125 | 代理人: | 宫兆斌 |
| 地址: | 401520 重庆市合川区合***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分档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测试领域,具体是指电池分档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性能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单个电池不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需求,需将多个具有相近电化学性能的单体电池成一个电池给设备供电,因此,在生产中,将电化学性能相近的电池分选出来则显得非常重要。目前,通常是对电池的电压、内阻、搁置压差数据进行高精度测量,并以这些测量值作为指标进行分选工作。现有的操作方式多为人工分选,即一人拿电池,一人给电池上下夹子,一人对电池进行数据采集,可见,它不仅工作强度大,且分选工作效率低下,甚至还会影响测量的精度。
另外,现有的测试装置中通常是通过探针接触电池的极耳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工作。应用时,测试装置的四线制引线分别焊锡在四根探针的顶端,再将四根探针的底端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接触,由于电池的正负极具有不同的高度位置,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四探针中有部分探针会因弹性压缩而受到磨损,这样,不仅会影响产品测试的精准度,还会增加设备的维护成本。另外,探针的孔径较小,在与四线制引线连接时和与电池极耳接触时均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电池分档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只需较小的工作强度即可实现对多个电池的逐个采集工作,具有操作便捷、测试精准及运行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电池分档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组件和电池采集组件;
电池采集组件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活动区域和位于活动区域前方的定位区域;
活动区域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左右向设置的滑轨底座,滑轨底座上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组件;
安装架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套设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上的同步带及用于驱动第一同步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滑块组件连接在同步带上;
滑块组件上设置有动力缸,动力缸的伸缩端连接有与测试装置组件相连的采集端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还应配合有转运盘,转运盘内设置有若干个电池盒,将若干个电池对应地放置在电池盒内。并根据电池盒的位置及数量对驱动电机的转动速度及工作时间进行设定,使得采集端组件能在每个电池盒位置处均能停顿,并还能进行复位移动。应用时,将装有多个电池的转运盘放置在定位区域内,再启动驱动电机使其驱动第一同步轮发生转动,同步带通过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其的啮合配合,则将滑块组件滑动至采集端组件与第一个电池盒相对应的位置处,再启动动力缸使其下移采集端组件对位于该电池盒内电池进行数据采集。重复上述工作,对转运盘内的各个电池进行逐个采集,再启动驱动电机,使得同步带带动滑块组件进行复位移动。这时,操作人员更换定位区域内的转运盘即可对新一批的电池进行测量工作。测试装置组件可包括电压内阻测试仪、扫描器及用于存储数据的电脑。其中,滑块组件与滑轨底座之间滑动配合,可提高采集端组件移动的稳定性及精准性,这样,可便于实现采集端组件对电池的数据采集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滑块组件精准移动的驱动;通过滑轨底座的设置,可提高滑块组件移动的稳定性及精准性;通过动力缸的设置,可通过下移采集端组件的方式实现对电池数据的采集工作,可见,本实用新型只需较小的工作强度即可实现对多个电池的逐个采集工作,具有操作便捷、测试精准及运行稳定的优点。
为便于快捷地定位好转运盘,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区域内安装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标记。更换转运盘时,只需将其对齐定位标记即可。
为实现滑块组件与滑轨底座之间的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底座上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滑轨;
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板和连接在滑板上端的连接块,滑板下端设置有两个可分别与两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所述同步带位于两滑轨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缸选用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端组件包括固定座及两个铜块组件,每一铜块组件包括两个铜块;
每一铜块具有连接段和接触段,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固定座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还包括若干个连接柱,连接柱的顶端部设置有宽度大于第二安装孔且位于固定座上方的限位头,连接柱的底端部贯穿第二安装孔,并位于第一安装孔内与第一安装孔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50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