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光触媒的水质净化渔网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4461.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3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丁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庆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A01K63/0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触媒 水质 净化 渔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光触媒进行水处理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光触媒的水质净化渔网。
背景技术
含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通常由水池或水箱和竖直沉入水中的紫外线灯构成,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废水中加入漂白粉或液氯等化学药剂,通过紫外线光的均匀照射,加强化学药剂的氧化作业,而使工业废水和污水得到净化,达到排放标准。但该种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仅适用于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难以适用于河流湖泊的污水处理。
1967年,日本东京大学的本多建一教授和博士班学生藤岛昭发现,用光照射二氧化钛电极可进行水的电解反应。这就是著名的“本多作用的光催化反应,将空气中的水或氧气催化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氧(HO2·,H2O2)等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光生活性基团,这些光生活性基团的能量相当于3600K的高温,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在紫外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
当前研究表明,光触媒技术还是一种有前途的水处理技术,现有技术中关于利用光触媒材料进行水处理的技术方案已有相关公开,例如专利公开号:CN 106219624A,公开日:2016年12月1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用于化工废水处理的胶体粒子,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工废水处理的胶体粒子,按重量份计,主要是由以下成分组成:中孔活性炭10-18份、磁性复合物2-6份、氧化铌胶体颗粒1-5份、磷酸盐粒子2-10份、改性锯末5-16份、聚合树脂3-15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0.6-1.2份、纳米二氧化硅溶胶10-22份。
但是,光触媒作为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关键的技术难点,制约着其大规模应用:首先是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直接用太阳光作为光源的光催化剂降解有机物污染的效率较低,因此处理大规模的废水需大量扩大采光面积,或采用人工紫外光源,这无论对设计、制造以及运行成本等方面都是极大的挑战;其次,光触媒应用于废水处理一般采用悬浮分散法处理,即将光触媒粉末倒入污水中,造成光触媒在处理中易随水流失,与待处理水体接触时间短,最终导致水处理运行成本高但效果差。
综上所述,怎样将光触媒技术有效地用于河流湖泊的污水处理,设计出低运行成本、高效的水处理设备,确是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光触媒作为半导体光催化剂无法大规模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运行成本、高效的水处理设备,能够将光触媒技术有效地用于河流湖泊的污水处理。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光触媒的水质净化渔网,包括渔网本体,所述渔网本体的网绳材质为光触媒纤维材料或者所述渔网本体的网绳表面附着光触媒材料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渔网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渔网浮子,渔网本体的下端连接有渔网坠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渔网的种类至少包括拖网、围网、撒网、定置网和网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渔网本体上部的网目小于渔网本体下部的网目。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渔网本体的网绳材质为光触媒纤维材料,利用光触媒能够有效净化水体,其原因为光触媒金属材料在紫外线光照下可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自由基,这些强氧化性基团可强效分解水体中各种具有不稳定化学键的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凝固病毒的蛋白质载体,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具体本实用新型中的光触媒纤维材料是一种现有材料,其是采用现代复合技术将光触媒金属与高分子材料实现完美结合,再通过熔融纺丝,使得光触媒金属可均匀分布于纤维之中,实现了光触媒技术在纺织品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庆,未经丁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4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CPE上下左右方向的支架
- 下一篇:一种基站蓄电池温控防盗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