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主次螺纹的种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4152.3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3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岳嶔;李丹;蔡俊江;张久文;彭鹏;李闪;宗绪玲;周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三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A61K6/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姜玉蓉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主次 螺纹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主次螺纹的种植体。
背景技术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植牙”技术渐趋成熟和稳定。人工植牙是先将生物相容性高的钛金属人工牙根置入齿槽内固定、缝合,并经数月待人工牙根与齿槽内的骨头连接稳固后,再进行后续义齿安装。“人工植牙”的人工牙根直接与骨头结合,能提供较佳的支撑力,可对较硬的食物进行咀嚼而广受欢迎。在人工植牙过程的中前期种植体(牙根)的稳定性以及后期牙冠、基台与种植体连接的牢固性是种植牙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期待种植体能够即刻负载,即刻负载可大大缩短种植修复的疗程,带给患者即刻的功能和美观,如何实现即刻负载就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是即刻负载的关键,在种植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种植体外形、螺纹结构和表面处理等,除此之外骨挤压技术也能提高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但是骨挤压技术需要采用专门的骨挤压器,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治疗成本。
目前,种植体的螺纹结构多采用单螺纹结构,从力学和机械学的方面来看,单螺纹结构所产生的切削阻力大,很容易产生骨灼伤,出现应力集中,使种植体在开槽处产生微裂纹开裂,对牙槽骨的损害较大,易导致种植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主次螺纹的种植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具有主次螺纹的种植体,包括顺次连接的颈部和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呈圆柱状,包括位于所述颈部顶端的倒角圆台、与所述头部连接的螺纹段和位于所述倒角圆台和所述螺纹段之间的凹槽段,所述头部呈锥台状,其大端与所述螺纹段连接,所述头部的外表面具有延伸至所述螺纹段的螺纹,所述螺纹包括主螺纹和位于主螺纹的螺旋间隔之间的次螺纹,采用所述主螺纹和所述次螺纹相结合的双螺纹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对牙槽骨的损害。
所述主螺纹与所述次螺纹的螺纹升角相同,所述主螺纹的牙高大于所述次螺纹的牙高。
所述种植体的材质为钛锆合金、陶瓷或聚醚醚酮。
所述主螺纹的牙型为梯形,所述主螺纹的下边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所述主螺纹的上边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
所述次螺纹的牙型为三角形,所述次螺纹的下边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所述次螺纹的上边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5°。
所述种植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为3-15μm或20-40μm。
所述种植体的外表面涂覆有增强骨结合力的涂层,所述增强骨结合力的涂层为BMP或RGD层。
BMP,是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意思是骨形态发生蛋白。
RGD的序列由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存在于多种细胞外基质中,可与11种整合素特异性结合,能有效地促进细胞对生物材料的粘附。
所述种植体通过3D打印制得。
所述凹槽段具有等间距排列的三条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的槽口宽为0.0625-0.1875mm,槽深为0.015-0.045mm,相邻所述凹槽的间距为0.0625-0.1875mm,所述凹槽段用于防止细菌进入(细菌会陷在所述凹槽内)到所述种植体与骨结合的部位。
所述头部的外表面还具有螺旋状自攻槽,所述螺旋状自攻槽的螺纹升角与所述螺纹的螺纹升角不同,所述螺旋状自攻槽包括一个圆弧面;
所述头部远离所述颈部的一端为圆弧面。
所述螺旋状自攻槽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同,即当所述螺纹的螺旋方向为左旋时,所述螺旋状自攻槽的螺旋方向也为左旋;当所述螺纹的螺旋方向为右旋时,所述螺旋状自攻槽的螺旋方向也为右旋。
所述种植体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种植体同轴,所述连接孔包括顺次连接的圆锥孔Ⅰ、多边形孔、圆锥孔Ⅱ和螺纹盲孔,所述多边形孔具有多个以所述多边形孔的轴线为轴均匀分布,且延伸至所述圆锥孔Ⅰ的孔面上的三角形凹槽。
所述三角形凹槽的个数为12或36。
所述圆锥孔Ⅰ的上端直径为1.45-4.35mm,所述圆锥孔Ⅰ的孔深为1.2-3.6mm,所述圆锥孔Ⅰ的下端直径为1.135-3.405mm,
所述多边形孔的外沿半径为1.25-3.75mm,内沿半径为1.135-3.405mm,所述多边形孔的孔深为0.21-0.63mm,
所述圆锥孔Ⅱ的上端直径为1.1-3.3mm,所述圆锥孔Ⅱ的孔深为0.085-0.255mm,所述圆锥孔Ⅱ的下端直径为0.9-2.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三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三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4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包锁(JY‑D902)
- 下一篇:智能锁(带高清摄像头和超高速指纹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