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能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2360.X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3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钢;景俊甫;张玉何;姚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东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电站,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保污染以及能源短缺问题的突出,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重点问题。新型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相对于传统能源,新型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优点,因此,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必会在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家庭储能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以及未来能源安全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新型能源的大量应用,储能电站应运而生。现有的储能电站主要分为抽水储能电站和风力发电场储能电站,通过抽水或风能将能量转换为电能。这两种储能电站都无法运用太阳能进行发电,适用性不强,造成了大量的太阳能资源的浪费。此外,现有的储能电站均为不可移动式,无法满足紧急情况下的能源供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电站。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电站,包括集装箱箱体,它还包括蓄电池组、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集装箱箱体内设置有多个蓄电池组;蓄电池组分为两列,一列后端设置有汇流箱,另一列后端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
充电机设置于汇流箱的后端;电池管理系统的前端设置有消防罐、后端设置有光伏逆变器;蓄电池组、充电机的输入端均与光伏系统相连接;蓄电池组、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直流配电柜、交流配电柜相连接;
集装箱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均为多个,多个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均匀设置于集装箱箱体的上部。
蓄电池组设置于电池支架上;电池支架的下端安装有滑轮,集装箱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滑轮相匹配的滑动导轨。
蓄电池组与直流配电柜之间设置有直流变压器;光伏逆变器与交流配电柜之间设置有交流变压器。
集装箱箱体的后端开设有后门,后门的上端设置有门禁装置。集装箱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防爆灯。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太阳能在电网谷时贮电、峰时回馈电网,有效削峰填谷,提高供电网络稳定性,降低用电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专用拖车进行移动,作为移动式储能电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装箱箱体;2、电池支架;3、蓄电池组;4、温湿度传感器;5、烟雾传感器;6、汇流箱;7、充电机;8、光伏逆变器;9、门禁装置;10、滑动导轨;11、电池管理系统;12、消防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集装箱箱体1,它还包括蓄电池组3、充电机7、电池管理系统11;集装箱箱体1内设置有多个蓄电池组3;蓄电池组3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11实现电池过充、过放、过流、过温、短路等情况下的电路保护。
蓄电池组3分为两列,一列后端设置有汇流箱6,另一列后端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11;蓄电池组3内的电流在汇流箱6中汇流之后再输出至光伏逆变器8以及配电柜中,能有效缩减蓄电池组3与光伏逆变器8之间的连线。
电池管理系统11用于采集所有蓄电池组的信息,对蓄电池组进行全面信息管理,并通过液晶屏显示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SOC(state of charge,电池状态,即充电容量与额定容量的比值)等信息,进而对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根据电池状态调整充放电控制;
充电机7设置于汇流箱6的后端;电池管理系统11的前端设置有消防罐12、后端设置有光伏逆变器8;蓄电池组3、充电机7的输入端均与光伏系统相连接,便于光伏系统为其充电;蓄电池组3、光伏逆变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直流配电柜、交流配电柜相连接;
白天有光照时,由光伏系统给充电机7充电,多余部分优先给蓄电池组3充电,电池充满后再供给负载使用,市电作为补充能源;当晚上无光照时,由市电给蓄电池组3、充电机7充电;储能电站工作时,通过蓄电池组3向外输出直流电,或者经过光伏逆变器8的作用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向外输出。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电网谷时贮电,峰时回馈电网,有效削峰填谷,提高供电网络稳定性,降低用电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东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东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23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